设置

关灯

第八百零六章 文弱书生(第2/2页)

    流,浑然不觉。

    刘展怒气未消,为了泄愤,他在两军阵前将张子明枭首,将唐军战俘尽数处死。

    首级送到刘展面前,张子明死不瞑目,依然带着嘲弄的眼神。人死开不了口,却胜过千言万语。

    刘展这才明白过来,这个文弱书生从一开始就不怕死,从他踏入自己大帐的那一刻,就没想活着出来。

    更令刘展不安的是,身旁众将垂手而立,对着张子明的尸身静默无言。刘展从将领们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对这个手无缚鸡之力读书人的敬佩。

    “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居然会佩服这个文弱书生

    为什么这个微不足道的读书人,年纪轻轻却不惜命,明知送死还要来”

    刘展第一次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怀疑。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用暴力和权威解决不了的,无论你多么高高在上,无论你把自己如何粉饰美化。英明还是愚蠢,公道自在人心。

    刘展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如同权势滔天的封疆大吏安禄山永远不懂得颜真卿、张巡这些大唐小吏的气节一样。

    与刘展的泄愤杀戮不同,唐军反其道而行之。

    白复释放了刘展军的俘虏,凡受伤者一律予以医治,并下令祭奠战死的双方将士。

    唐军和叛军水师,双方在江宁城外的长江上,抛锚对峙了三天。刀兵的搏杀暂停了,另一场交锋随之展开。

    这场看不见刀光剑影的厮杀,是人性与兽性之战。

    就像白复此前预言,当刘展妄想用暴力逆天改命的那一刻,他的结局便已注定。

    这天下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江山,是民心。

    刘展大军开始呈现瓦解之势。刘展军内部最严重的叛离事件是叛军两员大将李可封、孙待封的归降,暴露出刘展众叛亲离的前兆。

    孙待封在湖州乌程,向唐军江淮节度副使李藏用投降;

    李可封献出常州,向唐军归降;

    杨持璧献出苏州,向唐军归降。李晃献出泗州,向唐军归降;宗犀献出宣州,向唐军归降

    这正是张子明当日的计策,以仁义对暴政,以光明对决黑暗

    面对沙场百战的安西众虎将,孱弱的张子明侃侃而谈“孟夫子云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天下莫不与也。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秀才将一块白方巾递给白复,长叹一声道“我们清点张子明遗物时,发现了这块方巾。这是子明给其妻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

    他的同乡告诉我,子明并不是孤身投军,其家人尚在故乡老宅,父慈子孝。子明与其妻感情深厚、琴瑟和鸣”

    白复轻轻掀开这块方巾,见字如面,张子明清瘦俊朗的笑容跃然纸上

    “淑珍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一封并不长的与妻书,让白复几度泪奔。

    “无情未必真豪杰。”

    张子明正值风华正茂,临巾絮语,儿女情长。饱含深情的倾诉,使三军将士心魂为之悲悯、激荡。

    草木含悲,风云变色。

    江宁城外的校场上,鹅毛大雪洋洋洒洒、铺天盖地而落,让天地变成白茫茫一片净土。江淮一带,少见这般大雪。

    大雪纷飞中,大唐三军将士军容整齐,神情肃穆,列队送别。

    白复走到张子明和捐躯战士的棺椁前,单膝跪下,右拳抚胸,致以最崇敬的军礼。

    良久,白复起身,大步走到三军将士面前,拔出倚天长剑,斜指长空,大声高呼“浩气长存,老兵不死”

    “浩气长存,老兵不死”

    “老兵不死”

    校场内回荡着三军将士的呐喊,浑厚悲壮,久久不息。

    “轰轰轰”

    临近校场的江面上,唐军水师火炮齐鸣,二十一响,声声霹雳,感天动地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