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四十八章 雁门血战(第2/2页)

    为“金汁”,最是凶险,一旦浇在裸露的皮肤上,不仅导致严重的烫伤,伤口更是立刻溃烂,疼痛难忍。三日之后,火毒攻心,一命呜呼。

    叛军攻到城下,攀援攻城梯时,唐军士兵立即将陶罐狠狠砸向攻城梯。

    陶罐炸开,滚烫的“金汁”溅满叛军士卒一身。刹那之间,浓烟飞腾,惨叫连连。叛军士卒鬼哭狼嚎,从攻城梯上摔落在地上,疼痛难忍,不停地在地面翻滚抽搐。

    如此惨状,令叛军士卒不寒而栗。

    两个时辰后,叛军再次留下一地尸体,无功而返。

    接下来两日,叛军大营毫无动静。这种寂静无声,令王思礼心底发毛。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统帅,他知道如此异样的静默,不是什么好事。

    果不其然,当日夜里,远处绵延的烽燧如同接力,陆续点燃三炷烽火,预示着大敌来袭。

    王思礼心脏砰砰地跳,他知道有大事发生。

    数名斥候,跌跌撞撞、连滚带爬,前来禀报。

    “将军,大事不妙,叛军攻陷了雁门关东西两侧数座关隘,距此地不到十里。如今,叛军沿着长城甬道,左右夹击、合围而来”

    众将眺望绵延起伏的山头,隐约可见叛军如蚁群,密密麻麻地沿着长城上的甬道向雁门关涌来。

    没有长城天险依仗,叛军的人数优势立刻显现出来。

    雁门关东西两侧的关隘陆续被攻破。黑夜中,蜿蜒盘旋长城上的关隘、碉楼火光冲天,喊杀声此起彼伏。

    众将面面相觑,心惊胆寒。

    王思礼翻身上马,掏出佩剑,直指长空,大声喝道“大唐将士,理应马革裹尸、血染沙场

    为国捐躯,荣耀大唐的时刻到了儿郎们,随我杀出去”

    说罢,一抖马缰,策马扬鞭,向叛军进攻的方向疾驰冲锋。

    主将身先士卒,王思礼麾下将士热血沸腾,呼啸一声,率部冲杀而去。

    经过一夜厮杀,唐军终于夺回了数座关隘,将叛军士卒驱赶下了长城,换得暂时的胜利。

    但此战唐军伤亡惨重,数万守军折损大半。

    王思礼血染征袍,依靠在马鞍上,奄奄一息。此战他身负十多处刀箭伤,胯下骏马战死两匹,可见战事之惨烈。

    望着漫山遍野的叛军营帐,王思礼知道,同样的伤亡人数,对于叛军而言,损耗仅占总兵力的十之一二。

    只要叛军再发起两轮猛攻,雁门关的守军必然全军覆没。

    更可怕的是,十万靺鞨铁骑还没有出手,虎视眈眈地列阵草原,等待着攻破雁门关后,如狼群蝗灾,呼啸南下

    在亲兵的搀扶下,王思礼挣扎着起身,望着长安的方向颤颤巍巍跪下

    “老臣无能,愿为大唐效死头断身亡,不让一寸唐土”

    就在王思礼发誓以死殉国之际,只听身后一声欢呼,亲兵大声嚷道“将军快看,叛军撤兵啦”

    只听牛角号远远传来,靺鞨铁骑拔营而起,千人铁骑为一队,迅速撤离。如海面上扬帆起航的船队。

    雁门关上,唐军将士挥动着兵刃,欢欣雀跃,自发庆祝着这场大胜。

    “唾手可得,却轻易放弃。此时撤军,这是何意

    来啊,挑选精锐斥候,速去打探明白”王思礼面色凝重,急忙下令。

    过了一个时辰,探马来报“回禀大帅,不知为何,渤海郡国的十万大军全部撤离。

    靺鞨铁骑走得匆忙,营地内留下大量金鼓、帐篷等辎重”

    “将军,追不追”身旁几名大将立功心切,急忙问道。

    如此诡异的撤离,让身经百战的王思礼,也百思不得其解。

    他沉吟片刻,皱着眉头,摆摆手道“本帅也看不透靺鞨人撤兵的意图。为避免中了叛军诱敌深入之计,咱们还是小心谨慎,严阵以待为妙。

    来呀,传令全军,胆敢出城追击者,斩”,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