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14章 颜氏家训(第2/3页)

    用的大篆。

    陈仓石鼓文上承秦公簋铭文,下接李斯小篆,是大篆向小篆衍变期的过渡性字体,结体促长伸短,字形方正丰厚,笔触圆融浑劲,风骨嶙峋又俊逸风致,透露出秦灭六国前,老秦人强悍雄浑的力量感。”

    白复闻之,道“大人,按照我对周王室典藏史所刻残碑的考据,楔形文字乃是我们所知的最远古文字神书体,这种神书体是献给神灵的文字。

    不知比这石鼓文如何”

    说罢,白复找来纸笔,将隐太子府邸和弘文馆内两块残碑上的楔形文字写给颜真卿。

    颜真卿也是颇为好奇,但看完白复所书文字后,连连摇头,道“

    这些楔形文字年代肯定早于陈仓石鼓文。但是不是最远古文字,我不敢断言。

    据我所知,大禹在治水成功后,为歌颂自己的功绩,用奇特的古篆文,在天然峭壁上刻下一组文字。这组文字被誉为天书,也是献给昊天诸神的文字。

    这些文字,无人认得,成为后世历代书法宗师毕生不解之谜。这些文字我见过拓片,形如蝌蚪,跟你所写的楔形文字完全不同。”

    白复听罢,欣喜若狂,赶忙问这些古篆文的下落。

    颜真卿回忆道“大禹镌刻的这块石头,被称作禹王碑。人们发现它,是在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岣嵝峰左侧的苍紫色石壁上,因此也被称作岣嵝碑。这应该是我们所知最古老的摩崖石刻,文字分九行,共七十七个字。”

    白复赶忙记下,下定决心,日后要登衡山岣嵝峰,寻找禹王碑。

    蒲州城外,断壁残垣,千里沃野,荒无人烟。

    正如杜甫北征诗云“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颜真卿叹道“大唐立国一百三十余年来,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承平太久,大家都有一种和平优越感,无法想象战乱的痛苦。

    即使我们从卷册中了解到战争的残酷,但依然是隔岸观火,没有切肤之痛。

    书中记载的那些战火纷飞、枪林箭雨、流血漂橹的战争场面,越是惨烈就越是血色浪漫,让年少时的我们无比亢奋,甚至向往有一天能投笔从戎,征战沙场,渴饮匈奴血肉。

    哪怕壮烈捐躯,马革裹尸,只要能荣耀家族,名垂青史也在所不惜。

    直到亲历战争,才知战争血腥惨烈,毫无浪漫可言。战乱像一台巨大的绞肉磨碾,几乎将天下人都碾成血肉碎末,让每一个人,都经历一次家破人亡的惨剧,沦陷在一场醒不过来的噩梦里。连太上皇自己也不例外。”

    白复冷冷一笑,道“这一切不都是他自找的吗若不是他贬斥张九龄等贤相,陷害王忠嗣等名将,重用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这些奸佞,大好盛唐又怎会变成今日模样

    他在华清池泡汤销魂时,可曾想过天下百姓的疾苦”

    颜真卿默然良久,长叹一声道“安禄山之叛,兵连祸结,生灵涂炭,山河破碎。这场浩劫,太上皇难辞其咎。雄才大略的一世英名,恐怕毁于一旦。”

    白复欲说还休,思量再三,还是没忍住,问道“大人,恕我直言。这场大难,颜氏一门三十余口死于乱军刀下,包括您赞誉为宗庙瑚琏,阶庭兰玉的爱侄颜季明。

    若说战乱期间,朝廷百官所经历的个人伤痛,恐怕难有一人敌得过您。

    我斗胆问一句,这个被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