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41章 锋芒毕露(第2/2页)

    找个名门望族

    不管怎样,这个媒我保定啦呵呵呵”

    众将哈哈大笑,打闹逗趣,共同揶揄白复,拼命灌酒。

    白复心中一片温暖,沙场上的生死之交,铁血豪情。

    宣政殿这边灯火通明,鼓乐齐奏,热闹非凡,

    兴庆宫内,太上皇李隆基早早就睡下了。杨婕妤听着隐隐约约的丝竹之声,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今日阅兵,太上皇李隆基以身体抱恙为由,没有参加大典。杨婕妤则偷偷溜到观礼台的角落,感受盛大军容。来归,兵力增至六万。”

    安庆绪派阿史那承庆、安守忠前往范阳郡征调军队,并趁机暗中谋害史思明。

    史思明囚禁了阿史那承庆、安守忠等将领,派将领窦子昂入京,献出所辖的十三个郡和军队八万人,外加伪燕河东节度使高秀岩部,向朝廷投诚。”

    白复道“不错,昨日窦子昂已抵京。陛下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其七个儿子都任命为朝廷高官。

    同时,派内侍总管李思敬跟乌承恩前往范阳慰问安抚,命史思明率军讨伐安庆绪。”

    黄震笑道“安庆绪软弱无能,不足为惧。史思明部才是燕军主力。他一旦归降,范阳狼烟消逝,和平指日可待。”说罢,举杯与白复庆祝。

    白复摇摇头,道“史思明才是唐军心腹大患,平叛前景,不容乐观”

    黄震道“此话怎讲”

    白复道“史思明此人狼子野心,亦如狼王一般狡猾。眼下唐军兵锋正盛,所向披靡,燕军倘若负隅顽抗,一定会被快速歼灭。最好的策略,就是归降。

    倘若要投降,不如早降,借以最大化地保留地盘和军队。蛰伏一段时日后,静观其变。待安西、北庭等边军返回驻地,回纥等西域兵团归国,再谋定而动。”

    黄震不解,问道“倘若天下安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就是史思明想叛乱,谁又愿意追随呢”

    白复道“要怪就怪朝廷高层没有采纳李泌先生关门打狗的大战略。急功近利的平叛过程,必然会留下不少隐患。

    其一,安禄山攻陷两京时,将两京的财货、骏马、粮草辎重全部运抵范阳,如今范阳乃是全天下最富庶的郡。此乃史思明再次叛乱的家底。

    其二,朝廷为尽快平叛,开出了优厚条件。只要归降,叛军麾下人马一律不予征调,继续由叛军将领指挥。如此这般,对于降将来说,仅是城头变幻大王旗,地盘和实力一点也没有削减。

    其三,安禄山叛乱之后,朝廷抽掉安西、北庭等边军勤王平叛,边境空虚,吐蕃等国蠢蠢欲动。

    我看过朝廷的军报,吐蕃和西域诸国屡次犯边,不断蚕食边疆土地。一旦吐蕃大举来犯,史思明等燕军降将必然会再次起兵叛乱。

    届时,朝廷首尾难顾,大唐将烽烟再起,百姓重陷水深火热之中。”

    白复分析精辟入里,黄震听罢,沉默半晌。他望着白复,佩服赞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复哥儿,你不亏是兵家传人”

    白复突然想起一事,问道“剿灭永王叛乱后,我轻装简从,从水路抵达雍丘。走前,叮嘱三哥鸿鹄帮我把疾风和唐门送我的铠甲、兵刃运送到雍丘。

    后来,我追随张巡大人驻守睢阳,从此再无疾风消息,不知运输途中发生了什么”

    黄震道“你上次信函问过此事,我派人去调查了。运送马匹的岷江帮弟子没有返回蜀郡,从出发后,就杳无音信。若所料无差,这几个人可能在路上遇害了。乱军之中,很难查出凶手。”

    白复深吸一口气,眼神冰冷。

    黄震赶忙把话岔开,将白复领入密室,递给白复一个箱子,里面满满当当的全是翡翠珠宝,炫目耀眼。

    白复眉头一皱,疑惑地望向黄震。

    黄震笑道“老哥哥可没这么有钱,这是姜帮主托我带给你的。帮主说,你最近战功赫赫,锋芒毕露,恩宠无比,不是好事。若不韬光养晦,必然遭人陷害嫉恨。

    帮主让你身边多留点钱,上下打点,特别是皇帝老儿身边的妃嫔、宦官如此这般,才能化险为夷,平步青云。

    我已经以你的名义,给张淑妃和内侍首领李辅国各送去两箱黄金,他们暂时应该不会为难你。

    但其他官员和将领,还需要你见机行事,加深交情。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