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六十九章 那么,谁才是反贼?(第1/4页)

    武昌。

    自兴汉军举义攻占武昌以来,叫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最凶的其实是一个降官。

    此人就是最早投降兴汉军的宜昌学政王昂。

    自降兴汉军以来,王昂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大义,正统。

    其认为满清入关以来屠我赤手百姓,改我衣冠,断我文明,使我华夏大族沦为奴隶愚昧之人,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清廷的政策,从而唤醒广大愚昧无知的百姓起来共同推翻清廷。

    由于王昂是第一个主动归降的清廷官员,因此被兴汉军统帅顾师道委任为湖北布政使。

    可能也是千金马骨的意思。

    王昂上任之后,立即在湖北动员百姓割辫蓄发,另外推行汉服汉冠,以此标明兴汉政权的正统性。

    为此湖北布政衙门颁布了汉人冠服制、汉人冠服图,要求各级官员主动带头穿戴汉官服饰,并恢复从前汉人礼仪,将清廷加之给汉人的诸多陋习一一摒弃,并焚毁大量清代编撰的史料书籍。

    为此有些走火入魔,连清廷给各地童生的教材弟子规都给禁了,康熙字典也改名为洪武字典。

    更规定各级衙门公文凡出现清廷字眼,一律用“鞑子”、“胡虏”代替,同清廷的文狱完全相反,不知是王布政曾受文狱之苦,还是纠枉过正。

    然而由于满清占领中国长达百年之久,百姓莫说知道汉服了,就是连前明知道的都不多,因此尽管兴汉军本身是明朝遗民组织,对明朝时期的汉人衣冠文明保存完整,但由于清廷的“汉奸”妖魔化宣传,使得湖北百姓除了少数社团分子、投机分子对兴汉军亲近外,大多持怀疑抵触态度。

    同时由于湖北之地数十年未有战火,虽吏治,但百姓尚能温饱,如此自是没有推翻清廷的动力。

    所以,王昂推行的恢复衣冠新政在民间并未引起大的共鸣,仅武昌等大城市的街面上有汉服重现景象,其余地方依旧是过去穿戴。

    倒是强制割辫蓄发取得不少成效。

    为了让百姓主动割辫,王昂竟是下了严令,命人于各地广贴布告,称“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大势已去,复汉即将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朝之民。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同满洲鞑虏,必置重罪。”

    只是布告张贴开始,效果不甚好。

    原因是百姓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今若割辫乃是对父母不孝。

    另外就是很多百姓认为留着辫子虽然丑,但要是把辫子割了自个就成大光头,那样看起来更丑。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清廷统治百年,辫子在百姓心目中根深蒂固,认为自有人类之始便有辫子传承,今若割去乃是毁损祖宗传承。

    加上有一些不看好兴汉军的乡绅暗中散布谣言,说要是割了辫子大清兵再来,就会统统砍头,结果自是令得百姓响应割辫者屈指可数。

    针对这一情况,王昂一开始采取的是利诱手段,即在各地交通要道、城门关卡处设下免费饭菜,只要百姓愿意割辫,就能凭借割下的辫子享受免费饭菜,另外还可以领三文钱。

    这个办法有一定效果,不少穷人为了这免费的饭菜真的来割辫,可不少人是一边吃饭一边哭的,并且在走时死活要把自己辫子带回去,说什么这样就算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