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三十章 双亡(第1/5页)

    其实,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和太祖长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修炼方式,太极拳其实更讲求内功修炼之法。

    极拳内功之修炼法,这对我们练太极拳者都十分重要。究竟太极拳功夫有多高,有多深,如何修炼,谁都讲不清楚。对这种博大精深的学问,数百年来,既困惑,又有人追求,因为这个题目太大了。有人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其实“十年”并不算太长,如果没有掌握太极拳的正确修炼方法,就算是练几十年也出不了门。我想关键是方法,所谓“引门入路须口授,功夫无息发自修”。这两句名言,道出了练功的要旨。有人说古人功夫好,近人理论好。其言确实。自杨家的杨露禅,人称杨无敌,驰骋天下无敌手。吴式的吴全佑、吴鑑泉,武式之武禹襄、李亦畲武功独厚。赵堡传人张彦,独闯少林寺,三进三出无人能挡,人称“神手张彦”,并非虚言。古代太极拳各家都有过硬的功夫,在各家各派的传人中颇有轶闻详述,这里不赘。这些功夫皆来自真传和苦练,没有什么捷径。首先要有正确的练法,也就是引路入门的口授方法。所谓“领架”即是学练老师的架子,领悟架式的真蒂。架子正确与否关系到太极拳的质量。如不得太极拳之神形,则练一辈子也是茫然,不成大器。当然锻炼身体,活动筋骨,还是可以的,这叫普及太极拳。若想精其技,趋大成者,非得老师拳架之神形不可。性能形动而神静,意会而势灵。练太极拳练的就是神、气、形三者,三者为太极拳之含金量。“神者能轻灵,气者有刚柔,形者可纵横。”登此门堂者,方许为初成。所以学练老师的架子,这只是迈出第一步,如何走架运作,这里不妨作一些比喻。我们要知道,一个裆是二个胯的组合,当我们在走架、推手时,两个胯的左旋右转,它的运作不完全相同,一个虚胯则另一个是实胯,一个是上提转则另一个是下落旋。例如金刚的最后一个动作,在捣捶时它是前后上下的旋转,也是由裆胯的组合来完成。所以两个胯并非是同一个方向运作的,整个裆胯的运作,以及配合技击的打法,千变万化,我们把它叫作变裆。

    练太极拳功夫主要的就是练“裆”。尤其赵堡太极拳裆是内劲的关键。太极拳活与不活,全在于裆的运作。裆不活,动作必然呆滞。裆胯是太极拳的天机。所谓“天机”者,玄机关窍之意,凡动作变化全凭于此。不得此中奥秘,难以练成太极功夫。所以学练赵堡太极拳主要练的是运裆。“裆”是天机玄窍,没有裆的运作,就不存在赵堡太极拳,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为了使练太极拳者有所启迪,我之所以要克隆太极,克隆某一个太极大师的拳架,甚至要克隆其精微之处,其中道理,亦包括于如何运裆,如何驾驭与全身之动作,能观微而达其精者。裆跨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如何运作,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以前老师用木偶戏的表演技巧来比喻太极拳裆胯的作用。木偶戏是用手来表演的,离开了手,就不存在戏文了。我想这样形象化的解释颇为得当,余练功几十年深感“以裆代手”的重要性。练赵堡太极拳如何“运裆”不可不知太极拳高手郑老师,他之运裆极为精微,虽有若无,显于见微。为什么说虽有若无为之佳者,大凡功夫高者深者,其走圈亦小,不显于形,所以若有若无,使对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