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领悟(第2/3页)

    量已经形成规模的灾民。今儿若是不把这几位给降住,让他们放放血以解朝廷的燃眉之急,恐怕大齐开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民乱就在眼前。

    就在这两天与宗室磨牙期间,朝廷已经接到署理陕西安抚使的按察使,以及山西路安抚使八百里加急。无论是陕西路,还是已经流入不少灾民的山西路,都已经出现灾民抢粮迹象。二路都在请旨,是否调兵弹压。

    而灾情最重的陇右路,则已经出现灾民公开抢粮,甚至是人吃人、易子而食的情况。署理陇右安抚使的学政,恳请朝廷立即调粮赈灾。可眼下朝廷筹集到的四十五万贯钱,以及可以腾出的十万石粮食,面对越来越庞大的灾民,却无异于只是杯水车薪。

    别说让灾民熬过今年冬天,便是今年秋天恐怕也很难。若是按照平常一斗米几十文的官价,这四十五万贯钱倒是可以支撑一阵。可谁都知道,到了灾年每斗粮至少要番上几十倍。四十五万贯钱看着很多,可面对庞大的灾民连水花都不见得能够溅起来。

    况且皇帝心中也清楚,这四十五万贯就算下发下去,能有半数到灾民手中,自己也就可以偷笑了。这些官连朝廷备战、备荒,而且供应边军的粮仓都敢盗卖一空,想必从朝廷赈灾钱粮里面上下一手,刮出来几层油也是极为正常的。

    想及此,皇帝咬了咬牙,还是决定按照黄琼给的台阶下。作为饱读史书的一朝天子,他太知道一场民变过去会带来什么。不仅朝廷镇压的军费,搞不好会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就连受到民变波及的地区,恢复更要不知道多少年。

    更何况,无论是陇右还是陕西路,除了自身胡汉杂处之外,自身也都是边关要地。二路之中陇右路西有回鹘,南有青海周边吐蕃诸部,北面还与北辽接壤。更是朝廷眼下,最大的群牧监所在。

    大齐骑兵向来堪称精锐,靠得便是陇右所产之战马。若是陇右真的出现大动荡,对于大齐一向依为支柱的骑兵,产生的打击绝对是致命的。没有了强大的骑兵,大齐还怎么与北辽抗衡

    而与陇右相邻的陕西路,一向是对北辽边关西线重地。虽说一向不是北辽重点进攻方向,但山陕防线向为一体。陕西路安危与否,直接动摇到山西路防线。陕西路若是乱了,与之只有一河相邻的山西路,也很难逃过一劫。

    山西路表里河山,向来为中原屏障。如果山西路乱了,北辽再借机南下,恐怕黄河以北土地便不会为大齐所有。西北之乱看似局促一地,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那。眼下的形势,已经让皇帝不可能再有一点犹豫。

    哪怕是事后给这些宗室一定的补偿,但这个时候自己绝对不能有任何的手软。尽管皇帝认为自己做的并没有太过分,更不想大动干戈。可眼下除非自己动用一些强硬手段,否则对那些钻到钱眼里面的宗室,却是无可奈何。

    只是下定决心之后,皇帝却并未立即像黄琼那样翻脸,为君多年这点城府还是有的。皇帝只是看着在座的一众宗室,淡淡的笑了笑。直到把这群宗室笑的有些毛骨悚然之后,才道“既然你们都不愿意,那么朕也就不在勉强了。”

    “你们今儿在这里说的话,朕都记住了。刚刚英王说的话,虽说粗了一些,他也是一心为了朝廷,你们也就不要在追究了。不过朕也认为,英王的话虽说粗了一些,可话糙理却不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