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一十七章 有多大的发言权(第1/2页)

    “那就多谢高老弟了。”俞国荣说,接着又伸出第二根手指头,说道,“第二件事,就是我们找了几个人,凑了点钱,但还差一点点,不知道高老弟能不能帮着凑一凑”

    “差一点点”高凡皱了皱眉,“具体是差多少呢”

    俞国荣尬笑道“这个也不太好算,一两百万,或者十万,就看高老弟能够帮我们筹到多少了。”

    “原来是这样”高凡笑了,这哪是请他帮忙筹钱,分明就是想邀他入股,只不过说得比较委婉罢了。

    一套小型聚酯装置,水化设的报价是1200万。仁桥地区有一些先富起来的人,如俞国荣这种,但资产估计还达不到这个程度。俞国荣自己也说了,他需要找一些人合伙,凑出这笔钱来。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他已经在找人合伙了,能够凑出1000万,再凑200万就不是啥难事了。再至于说只差十万却死活凑不上,简直就是侮辱高凡的智商了。

    说到底,还是他们既想做这桩业务,又有些不踏实,于是想拉高凡入伙。俞国荣的第一个要求,是请高凡帮忙鉴定技术的可靠性,而这第二个要求,就涉及到业务的可行性了。

    如果高凡同意入股,就意味着他是看好这桩业务的,毕竟业务的成败是关系到他自己的投入的。至于说入股的资金多少,倒无所谓,高凡总不至于为了蒙骗他们,就拿出十万往水里扔吧

    “不瞒你说,聚酯这桩业务,你们不做,我自己也想过要做的。”高凡说,“我上次见老潘的时候,就说过我出钱请他做一个设计。至于实际建设一套聚酯装置,我一时还凑不出这么多钱,还在想着怎么说服我们茂林化工厅来出这笔钱。

    “你们想搞,是件大好事,但让我这样一个外人掺和进去,会不会不太方便”

    “不会的,我们大家都相信高老弟你的眼光。”俞国荣说。

    “那么,如果我入一股,比如说,出100万,未来能够在企业里有多大的发言权呢”高凡又问道。

    俞国荣一滞,随后便反问道“高老弟想要多大的发言权呢”

    “重大事项的决策权。”高凡说。

    “什么算是重大事项”

    “涉及到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问题。比如说,如果企业赚到了钱,希望再增加设备,扩大产能,或者增加其他的业务方向,这样的事情需要由我决策。”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我才知道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霸气”

    俞国荣向高凡翘起了一个大拇指。

    俞国荣想拉高凡入伙,其实也正是看中了他的技术敏感。在此前,他认真地研究过高凡与陈兴泉的合作模式,知道高凡几乎不参与日常的经营,甚至于不在乎陈家父子是否会在经营中做手脚占他的便宜。

    高凡在兴龙涂料厂的角色,就是一个掌舵者,是负责选择业务方向的。

    俞国荣知道自己以及自己那些朋友的能力,论做业务,他们都是高手,可以说是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但要说起把握技术动态,确定正确的经营方向,他们都不灵。

    仁桥这边的乡镇企业,基本上都是看好一个方向就扎堆往前冲。抢到先机的企业能够赚到一些钱,但没多久大家就会把一个业务方向做成红海,卷到谁都赚不到钱的地步。

    高凡恰恰是一个能够洞悉技术动态并指出正确业务方向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