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35章 鸡汤米线(第1/2页)

    出了山南东道楼,回身后高台耸立,上面一座楼巍峨壮观,徐俯赞道“昭明台被称为襄阳城第一胜景,果然不同。走了许多地方,再没一处似这里。”

    高世则称是。

    两人站在昭明台下,赞叹良久。

    唐朝时候,  襄阳是山南东道首府所在,昭明台也被改称为山南东道楼。此楼屡坏屡修,历经了不知道多少风雨。王宵猎到襄阳后,又重新修缮过,成了城中一大胜景。

    看了看天色,徐俯道“已近中午,  肚子有些饿了,  我们去吃些汤饭。路上走的时候,见襄阳城里楼店众多,  不下当年的开封府,去看看有什么特色。”

    高世则答应,两人一走向北走去。

    崔青带着两个随从,不急不徐地跟在后面。

    走不多远,徐俯停下脚步,对身后的崔青道“崔统制,襄阳有什么特色美食”

    崔青道“谏议,襄阳处南北要道上,是所谓南船北马的所在,这里自然是南北之食皆有。若说什么好吃,只看自己的口味。若说特色,一时真说不上来。”

    徐俯道“偌大的城池,就没有什么是老幼皆知的美食”

    崔青想了想道“要老幼皆知,倒也不少。几个月前放开了牛禁,  牛肉价钱一下降了好多,  人人争着买来吃。新出了一种牛肉面,汤浓味美,  算是襄阳一绝。”

    徐俯道“我们在襄阳两天,  吃了几次牛肉面。再是好吃,也要换一换口味了。”

    崔青道“那就换香菇鸡块米线吧。这米线的汤汁极是鲜美,价钱不贵,是百姓爱吃的。”

    “好,就去吃这什么米线。”徐俯随口答道。

    到了宋朝,米线已经非常普遍,南方大多数地方都可以吃到。王宵猎改良了制法,不用粳米,而改用陈米制作,降低了成本。而且有专门的作坊,制作方法开始标准化。襄阳和南阳周围山地里,盛产香菇。用来与鸡块同煮,汤味特别鲜美,配上米线算是绝配。

    走不多远,崔青道“米线这种吃食,大酒楼里面一般没有,都是街边小店。若是官人不嫌弃,前边有一处食堂,里面做的味道鲜美,  最是好吃。”

    徐俯道“这两天我们四处走走,  正要看一看襄阳的烟火气。统制,前面带路。”

    崔青称诺,当先而行。走不多远,就到了一处里坊前。前面有一个大门,人流如织。

    崔青对徐俯道“这里是一处食堂,远近许多做工的人在这里吃饭。里面人太多,官人走慢些。”

    徐俯答应,与高世则一起,随崔青走进了大门。

    这里与一般街道不同,上面有棚子。不过棚子有一部分装了玻璃,并不昏暗。街道两边是各种各样的小店铺卖吃食,都是一样的格局。门面里面没有桌凳,只在门口一个摊子。门口的街道上,摆着桌子凳子。虽然桌凳花色略有不同,但看得出来是统一的。就连食客用的碗,也大同小异,碗上面有“城北食堂”四个大字。其他筷子汤匙,莫不如此。

    徐俯看了看,道“这里好怪异,不似其他做生意的地方。”

    崔青道“这里是处食堂,胜在种类多,价钱便宜。而且因为客人多,做的口味也好。这是官府为了方便百姓,专门划出来的。在这里做生意,税钱便宜,与他处不同。”

    徐俯点了点头。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襄阳官府这么做。

    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