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四十九章舌辨群儒(第2/6页)

    

    我秦国虽为封地,却也是大周天子治下之臣,普天之下百姓与我秦地百姓,皆是天子百姓,于此善举,纵是大周天子接见鬼谷先生也会躬身礼遇,你们为何有异。

    若说我秦国能有此无私大贤之才,本王自然也会封其享上卿之礼,见本王不用下跪,上朝可享平坐之尊荣。”

    秦王此时一席开场白也是抛地有声,以王禅为例,让秦国群臣也有效仿的榜样,若尽忠于秦国,为秦国立成大功,自然也可享此尊荣。

    “回王上,臣等并无异议,只是鬼谷先生出使我秦国,臣下等并不知楚国此次出使秦国之意。

    我秦国使臣少庶长出使楚国,却命丧楚国,此事是否该由楚国使臣当众谢罪,以释众人之疑,以泄我秦国群臣众人之愤。”

    说话的是一位老者,头发须白,看样子也是跟随着哀公的老臣,而其面容红润,一看就是秦国世族大家之首。

    一番话也是开门见山,一点也不绕弯子。

    “马老相国,是我秦国老臣,又是太子太傅,有此疑惑也情有可原,只是万事都该有个礼仪,我秦国与楚国历代交好,却也不能因此而为难来秦使臣,马老相国当年你也是本王之师,现在又是太子之师,还望稍安勿燥。”

    王禅一听,知道此人在秦国也算是十分有威望之人,而且也是两代之师,算起来其身份地位,除了王族之人,怕是无人能及了。

    “回秦王尊上,既然殿中群臣有疑,不若就由在下站着来回复所有群臣之疑。

    首先一点需要明确之事就是秦与楚相交好,互利于两国,互利于两国百姓,也互利于两国朝臣。

    正所谓国之不存,何来朝臣之理。

    在下身为楚国左相,此次出使秦国,身负我楚王重托,以释秦国之疑,重建两国交好之心,不受奸人之惑,共生共存。

    当然,对于端午楚国盛会之时,秦国使臣少庶长被刺之事,楚王及在下都深感悲痛,楚国也举行国丧三日,以示对被刺亡灵的吊祭之情。

    此次楚国大江之会,我王本意是想与列国共享盛世之况,与列国相交于好,包括吴国、越国、齐国、鲁国、郑、卫以及秦国都派出使臣,就连大周天子都派人参与。

    此事于楚国也是影响巨大,只是也引得一些奸人、妖人欲借此盛会嫁祸于人,祸乱楚国,破坏楚国与列国交好之心。

    其用心之险恶,也是人神共诛。

    此次楚都调集三千铁卫,却还是未能保护秦国及郑国使臣周全,在此我王十分自责,特派在下来秦,亲自向秦王尊上及秦国众臣致以歉意,为表歉意,此次在下还带来了十车重礼,以表对逝者哀痛之情。”

    王禅先从此次楚国端午盛会的意图说起,说明楚国是一心与列国交好,并无其它不轨之心。

    而且此举也得其它列国支持,之所以发生刺杀事件,一是护卫不力,二是有奸人作乱,目的就是要嫁祸于楚,离间楚国与列国的交好之心,虽然没有明确,但却也有所指向。

    “鬼谷先生,此次你代表楚王出使我秦国,足见其对我秦国的重视。

    鬼谷先生年纪轻轻,一出虎踞就在吴国掀起风波,让吴国能止乱止战,听闻吴越大战也是得先生指点,这才让吴国占了优势。

    而先生一入楚国,就促成吴楚交好,让两国百姓受益,实在功德盛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