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六章楚国风云(第2/2页)

        那时他就极力反对征伐吴国,而是联吴之策,可灵王不听,与吴国多次大战,却一直败北。

    至平王之时,费大夫更是位高权重,排除异己,刚才所说伍子胥实为大周况世奇才,却不能与费无极同朝,只得远自吴国。

    吴国得伍子胥,又得精通兵法的孙伍,所以对楚国是一直耿耿以怀,于是就借故攻打楚国。

    楚国平王无能,朝中无领兵大才,所以才在柏举大败。

    当今楚惠王执政楚国才又慢慢强大起来。

    现如今,情势又复当年,吴国野心勃勃,又欲四处扩张领地,楚越成了吴国首要的目标。

    而当年的费无极,依然在朝中位高权重,与李相国该是不相上下。

    费无极主张联吴,那么吴国必然会攻越,自然不会攻楚。

    而李悝主张联越,两国抗吴,可一些朝中大臣想着十几年前楚国的大败,又怕惹怒吴国,转而攻楚,再现柏举大败之耻,所以都明里暗里支持费大夫。

    相反李相却有些势单力薄。

    这十几年来国家虽然富足,却也少有征讨。

    所以楚国安于现状,对吴国始终有惧意。惠王也无心征伐,所以也选择暂时无忧之策。

    李相国此次,当是想找到一些有利的把柄,扳倒费无极,以解楚国之危。”

    赵伯长长一席话,不仅为王禅释疑,也同时讲解现今的情况与形势。

    也让王禅知晓,楚与吴之间的争头非一时之争,自晋楚称盟之时就已埋下隐患。

    而当年支持吴国对抗楚国与晋国的其它小国,也未曾想到,吴国兴起,却又成了中原各国的忧患。

    而王禅听来,一时也无法分辨。

    费无极虽然主张联吴,可王禅也一时找不到可反驳的地方。

    因为若联吴的话,至少可以为楚国争得一息安逸的日子,不会直接面对强大的吴国,免得一时之灾,对楚国也未偿不好。

    若是联越,那吴国再攻楚国,楚国连战连败,朝内又有形成两派,势必不能同心抗敌。

    若越国按兵不动,则楚国真的会危险了。

    假设再现十几年前柏举大败,那不知现在的秦国是否还会助楚抗吴,这些都是未知之数。

    楚国若亡,日后吴国如何,越国如何,那都与亡楚无关了。

    王禅顺着这些事,此时也是矛盾重重,反而有些迷惘。

    但有一点王禅现在知道,翠花楼之案,并非如此简单。

    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费无极与吴国通联的地方,通过张家,还有翠花以及化蝶的父亲,与及里正,把信息传与吴国。

    所以李悝来此,才会引起吴国密探断臂求生,或许他们要保的是楚国大夫费无极。

    而也有可能这些人同样会对李悝不测,因为若李悝死了,朝中再也不会有人跟费无极对抗了。

    “小公子,列国纷争由来已久,当不是以一时可分清,时也势也,时不同势亦不同,决策当然也不尽相同。

    你小小年纪,还需打足根基,它日才能纵横列国。现在还是快与我去练剑吧”

    王禅回过神来,嘻嘻笑道“赵爷爷,刚才你说纵横列国,这四个字,我比较喜欢”

    “你说的伍子胥与孙伍,我很有兴趣,不知他们现在是否还在吴国”

    “这个自然,得一将可安天下,得一才可盛万年,所以列国之间对大周人才,都是求贤若渴,将来小公子一定会大有可会。”

    赵伯也是意气风发,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六岁的王禅。

    以王禅之能,任那个君王见了会不喜欢。

    而现在楚国封王禅为灵童,显然已是抢得先机。

    王禅听了也是十分满意,对楚国这段历史,也增添了浓厚的兴趣。

    特别是列国之间,时好时坏,全然不是因人而异,却是因势而立。

    有利则合,无利则分,这是为商之道,又何尝不是列国生存之道呢

    “赵爷爷,以后你得多给我讲讲这列国纷争才是,若不然我险些把这案子给断偏了。”

    王禅说完,蹦跳着就朝后院奔去。

    赵伯心知王禅已从中悟出此案的关联之处,心里亦喜亦忧,感怀之下只得一声长叹。

    自言道“纵横列国,说来容易,做时难,列国纷争,百姓遭罪,谁之过也”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