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六十四章骑兵班,冲锋(第1/3页)

    死亡对蓝田士兵来说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或者说在这乱世,死亡对任何一个人都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自从崇祯登基以来,大明的天下就风雨飘摇,崇祯这个当皇帝的都穿带补丁的衣服了,普通老百姓那是什么日子。

    流寇,建奴,山贼土匪,甚至是大明的官兵都是百姓的催命鬼。

    老百姓因此丧命的人不在少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明百姓对生死几乎接近了麻木与澹然。

    现在你走在中原大地上,看到地上有一具尸体肯定会吓一跳,更有避讳者会绕着走,或者念一些阿弥陀佛之类的,反正不能保持澹然。

    可是现在大明百姓是什么状态呢,路上看到一具尸体,表情那是澹然的,毕竟这玩意儿天天看,也就那么回事,除了味道臭了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遇到一些胆大的,不单不会害怕甚至还会走过去用棍子扒拉扒拉看看,有没有什么他能用的东西,能用得上的,他肯定就捡起来拿走了。

    这在大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扒死人衣服这种事情,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

    因此在如此大环境之下,尽管两天是人间天堂,可是人们当年也是从大灾之中走出来的对生死也早就超过了太平世界的人。

    但是蓝田也不是胡乱送死的,蓝田也有自己的原则,而蓝田的原则就是死要有价值。

    蓝田在李朝生的治理下,达到了太平盛世的水准,蓝田百姓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这个前提下,在蓝田大政委杨书白的思想宣传下。

    奉献与效忠县尊成了蓝田的主旋律,在这里父母会鼓励孩子从军,并且在从军之后,会鼓励自己的孩子一定要给县尊当好兵,我们在家不用担心,乡里的里长会照顾好我们的。

    你只要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就行,千万莫要做丢人的事情,否则老爹我死都不会闭眼的。

    这样的对话几乎发生在蓝田大部分人家。

    蓝田的兵制,除了最早那一批山贼转换的主力之外,其余所有兵都是自愿的,蓝田从来没有发生过拉壮丁当兵这种事情。

    相反,蓝田军队只要一说招兵,立刻就有无数青壮报名,因为他们知道一句话,一人当兵,全家光荣。

    这句话不是说笑的,在蓝田当兵的人家门口可都挂着荣誉之家的标语,有了这样标语的人家,在乡里,甚至在自己所在的县里,谁见了不竖起大拇指说一句“好样的。”

    所以蓝田的兵不怕死,死了那就是烈士,自己的家人,父母,妻儿,那都会受到蓝田最好的照顾。

    父母每个月可以从蓝田银行领取一个银元的抚恤金,有了这个钱,老头老太太在蓝田吃饱饭是一点问题也没有,而且生病了还可以免费的在蓝田人民医院看病。

    有了这两点,就算是国家给自己父母养老了。

    至于妻儿,妻子作为烈士家属,只要愿意出去做工,可以直接进入县里开得国有工厂上班,工资是很可观的,至于儿女都可以免费的去当地的书院读书。

    无论是小学,中学,乃是最后的蓝田书院学习,都不用教任何费用,而且将来评选奖学金,优秀学生之类的奖项,都会优先考虑他们。

    可以说蓝田的士兵作战,除了作战本身这件事之外,其余的事情都不用考虑,县尊已经帮他们考虑完了,可以让他们放心的保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