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98章 紫禁城!(第1/2页)

    说起修皇宫。

    自古以来无论哪朝哪代只要沾上这件事,没有一家不劳民伤财,元气大伤。

    尤其是封建社会时人们普遍认为皇宫是国家威严昌盛的象征。

    因此每个国君几乎都拼了老命要修建皇宫。

    其中,修皇宫正面例子是朱棣、皇太极。

    这俩人修建宫殿时并没有选择另起炉灶,重新修建气派宏伟的大城。

    反倒是依托前朝都城旧址。

    如朱棣重修元大都北京,皇太极扩建北京。

    故这俩人属于建皇宫队伍中比较清廉的,并没有太过劳民伤财,祸国殃民。

    反面例子则是、唐朝李渊、元朝忽必烈以及明朝朱元璋。

    前者虽然斥巨资于长安修建皇宫,但考虑到唐朝家底雄厚,李渊有那个资格败家。

    而后面这俩人就没有那个家底共他们挥霍了。

    据元史记载,忽必烈仅都城就足足修建了上中大三座都城。

    每座皇宫都是金碧辉煌,异常气派。

    当然,他修城的时候心里是痛快了。

    元朝灭亡之时速度也是异常痛快。

    其根本原因虽然是元朝制度腐败导致百姓发动暴乱。

    但忽必烈在位时大肆挥霍钱财,导致国库贫瘠也是元朝快速灭亡的隐患之一。

    至于朱元璋这边就更过分了。

    明明灭亡元朝时手中已经坐拥上中大三座前朝皇都。

    可老朱死活就是不愿意住。

    反倒在南京浩浩荡荡修建起了都城。

    其中,仅仅是城墙底下一块大理石板。

    就需要上百名苦力从大兴安岭运抵到江南水运。

    由此可见,朱元璋为建造一座都城,从头到尾花费了多少钱财和人力。

    而现如今,当到凌冽需要建造皇宫时。

    他显然不会去效仿汉族孝子朱元璋以及蒙族逆子忽必烈。

    话说有这钱去给百姓们造造房子,改善改善民生。

    最次你当街撒钱不香吗

    且汴京城经过那么多年发展,已经形成它独特的规模和循环体系。

    百姓们都习惯在汴京生活。

    这个时候,凌冽要浪费大量钱财,又赔上海量时间。

    最终造出个令百姓和自己都不太舒服的新城出来。

    那不是脑袋里长肿瘤,有病吗

    故经过认真思考后,凌冽决定这次不对汴京城做任何大手术。

    就只是在元宫基础上扩建出一座皇宫出来。

    且这种操作并非无迹可寻。

    要知道就在几天前完成任务时,凌冽刚刚获得一张扩建图纸。

    里面要死不死,刚好记载朱棣怎么在前朝旧都基础上扩建皇宫。

    那就是明紫禁城

    明大都紫禁城。

    建造条件一红漆若干、水泥若干、黑砖若干、原木若干、石料若干、黄铜瓦若干、七座红铜铁门。

    建造条件二顶级行宫三座坤宁宫、乾清宫、太和殿、魔改级行宫三座、六座高级行宫、四座高级箭塔、花园一座、高级住宅两座南书房、北书房

    建造条件三工匠1000名、瓦泥匠700名。

    从图纸上来看,整座明朝紫禁城建成后十分壮观雄伟。

    四面红漆高墙、屋顶黄铜金瓦。

    从样貌上几乎和日后的故宫没有任何区别。

    反观内在方面。

    三座顶级行宫。

    坤宁宫是皇后太后居住之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