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52章 第 152 章(第1/3页)

    昆仑, 最容易被想到的是昆仑山,种花神话中最重要的神山之一,被称为众山之山,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不为人知的外号“众神之乡”。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岳。”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两本先秦古籍的说法如上,从中可见昆仑山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场所, 承载着相当特别神秘的文明信息, 意义非凡。

    某种意义上, 它如同希伯来神话的伊甸园,也如同希腊神话的黄金时代。

    每个人类文化中都有后人不断追忆的某个“场所”,或者“时代”,它们应是人类文化的底色, 嵌进文明最深层的记忆,而且总在文明诞生之初,此后无论人类又如何重塑文化,也许都不会有比它们更根本的底色。

    当然,比起这些,最广泛的说法应该是,昆仑是虚构的仙境之地。

    除了昆仑山之外,它还有意味,比如“眼为日月, 发为星辰, 眉为华盖, 头为昆仑”,该说法认为,昆仑指的是头脑。除此之外, 昆仑还有很多指谓,人体穴位等等,部分说法甚至有点吓人。

    回到山海经,昆仑一共在两处被提到,大荒西经和海内西经,前者的描述在现代人看来应该算的上普通。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此后接西王母的描述,暂且不提。任何人看到上述描述,大概会直接想到这是一个地理的描述,只要找到西海、流沙等地方,昆仑山可不就在中央了吗。

    初一看,好像确实可以想。

    事实上,确实有人是这么找的,然后还真的找到了,其人之后就将该山命名为昆仑山,也即地球上的昆仑山。

    寻山人名张骞。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身上据说就背负着一个任务,也即寻找昆仑,或者往更深的说,是昆仑之上的神仙。其后还有一个历史背景。

    既知秦皇东海寻仙不得,那么反向就是向西,寻找西部神山。

    当然,本质上都是为了长生不老之术。派张骞寻找昆仑的汉武帝,据说有着秦始皇一样的想法。历史辗转这么多年,这个想法时至今日都没有断绝,仍会在必要的时刻在人类脑中复苏,如同某种设置好的开关。

    不过张骞找到了昆仑山,上面有没有神,却是肉眼可以判断的。其他人自己去应该也会认为,上面并没有神异。

    所以这算是找到了还是没找到呢有没有可能,那座山并不是昆仑山,其实是张冠李戴,认错山了呢。

    因为,对比山海经另外一段描述,怎么看也不是一座山。

    “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

    光看这段文字,这是描述山的文字吗单纯从这段文字看,我们脑中出现的画面应是什么样的

    此外,为什么要强调“五”、“九”这个数字,为什么是九井、九门有什么讲究吗

    先是大的山体形象描述,然后落到山上具体的木禾,再就是山体周围的九门明兽,最后落到的最重点的“百神”,这是什么空间顺序,是偶然如此,还是特意这么写的。

    这种写法,究竟是什么意思

    什么人看见一座山,会这么描述吗这个人得是经过怎样的观察才能这么描述

    也许别人不会在意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