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29章 搅动各方(第1/2页)

    汉中,桂荫堂。

    李瑕与几个属官各自落座。

    他先是看了韩祈安一会儿,道“说来,王文统之于李璮,便如以宁先生之于我。”

    这么一想,忽必烈对付王文统的手段就很厉害了。

    换作是赵昀或赵禥,就不太可能把韩祈安拉拢到中枢去,最后还背叛李瑕。

    韩祈安一想,觉得自己与王文统相像的地方,一则最早就辅佐各自的主公谋反,二则是主公的岳翁。

    但他还是摇了摇头,道“不同的,我之才能,远不如王文统。而李璮,则不配与郡王相提并论。”

    李瑕不理会这种马屁,道“一个原本就要杀掉的人,忽必烈杀之前先用了两年,这还不算,还利用他引诱李璮起事并引我出关中。”

    “不仅如此。”韩祈安道“还用来平息了反对汉法的蒙古人的不满,并敲打了汉臣王文统这颗脑袋,可谓是被忽必烈用到了极致啊。”

    “少说了一点,还能用来震慑李璮。”

    “郡王近来愈发关注此事,这是决定出兵了”

    “还在规划阶段,但有这打算。”李瑕道“否则,一旦李璮被灭,而阿里不哥还躲在什么吉利吉思,则忽必烈一定会攻打关中。与其到时被动,不如现在主动。”

    “希望李璮能撑得足够久吧。”

    “寄望于别人都是靠不住的,做好最坏的准备吧。”李瑕道“这几日把政务交代妥当,我便启程往长安一趟。”

    韩祈安虽不希望李瑕总是这般奔波,却也只能仔细听他安排政务

    燕京。

    姚枢走过宫城,心头再次浮起王文统之死。

    此事之后,他与刘秉忠秘谈过一次,皆认为这是陛下在击败阿里不哥之后,对蒙汉之间的平衡进行的一次调整。

    这代表着忽必烈不打算再完全信赖汉臣了。

    君臣之间,本就是互相制衡的。

    以往汉人的作用大些,多倚重些;如今要给蒙古贵族们一个交代,杀王文统祭旗确实是证据确凿。

    王文统一开始就是要杀的,所以这两年将最得罪人的事交给他做了。

    姚枢与刘秉忠不会像孩子一样去抱怨什么,但到最后,两人却有一个非常默契的对话。

    “陛下觉得我们逼得太紧了”

    “莫生怨怼,莫连累燕王。”

    燕王,指的是忽必烈的嫡长子真金,承载的是他们这些汉臣的深厚期待。

    有他在,汉臣们就完全承受得起这一点打压。

    死掉一个性格刻薄的王文统,还远远没到会让他们离心离德的地步。

    反而,王文统的背叛,会让不知情的汉臣们自惭形秽,不敢就忽必烈往后重用蒙古人、色目人而多说什么。

    这场心理博弈,忽必烈完全是拿捏着的

    而今日这场奏对,姚枢也得拿出点实力出来了。

    “臣以为,李璮有三策,李瑕亦有三策。”

    “说。”

    “于李璮而言,以海船、骑兵两路并行,直捣燕京,为上策;真正投降宋国,将防线南移,与宋国连成一片,静待陛下与阿里不哥再次开战,此为中策;攻打济南,制造声势,等待各路世侯响应,此为下策。”

    忽必烈用蒙语问道“他将如何选”

    姚枢断言道“必出下策。”

    “为何”

    “李璮志大才疏之辈,鄙视宋国君臣昏聩无能,不会真心降宋,此为志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