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32话、繁城无粮的真相(第1/2页)

    要他们顶罪,他们是一死;实话实说虽同样会获罪,可若贤王是位秉公办理的公正之人,他们至少还能把狗头留下。

    两人心中都在苦笑,万幸他们都是无父无母,且光棍一条,没得可让人威胁的。

    祈宝儿一眼就看出这位知府后面的话定是会震到她的三观,可没想到,对方第一句话,就能这么的劲一爆。

    “启禀贤王爷,繁城在刘知府上任之后,就再能没存过一粒的粮。

    ”

    据付学均所说:繁城,哦,不仅是繁城,而是珂州除珂城外的另三城,在珂城知府刘丙上任之后,粮仓里就再没存过一粒的粮。

    刘丙第一年以要修河道需要粮为由,向另三城借调了储粮。

    珂城外的确有条大河,也的确河道已经有好些年没修过,虽然一直没发生过水患,但这理由吧,谁也不能说一句不妥,为民生计,是为官的本分。

    粮借走后,刘丙也的确是去修了河;付学均和另俩知府都有派人去查看过,毕竟借出的不是一点点粮,而是所有,他们自也担心粮会有去无回。

    阵仗还挺大,修河的汉子没上千那也是有七八百了,也难怪珂城自己的储粮不够吃。

    在这要做个解释:各地方因为朝廷都允其留有三成税粮做为储粮的原因,各地方在自己做些维护或是壮大自身的这方面,比如修河堤,再比如修护城工事这些,每天供役民们吃的粮都是从储粮上先拨。

    也许有人就要问了,储粮如果用光了,那若是后面再遇到什么事急需用粮,类似于这次受了灾急需给百姓赈灾一样,不就要麻爪了

    不还有去年存的旧粮嘛。

    朝廷允各地方留有三成税粮,其实这税粮便是朝廷给予各地方的另一种方式的款项;

    是为了以防万一,但万一不会年年有;

    因此,每年各地方储下来的这三成税粮,在来年新粮上来后卖了旧粮,得来的银两,便能做许多能利于民生的事情。

    但就如珂城要修堤这事一样,各地常需要用到储粮的地方也不少,所以,有经验的官一员都不会新粮一上来就将旧粮给卖了,虽说来年是否有大动作头一年就已经做好了预案,可咱也得以防个万一不是。

    至于说这各地方有三成储粮是否会滋生蛀虫这点,定出来这制度的本意是好的,但实施时是否会依着制度的本意而行,这就因人而异了。

    所以六部才会有那么多的人,且人就算多也依旧很忙。

    扯远了,回来。

    刘丙上任那一年,珂城的储粮早已被他的上一任清空,这丫就是因为上一任犯了贪一没一罪空出了位子,他才成了新的知府。

    正是因此,在珂城修堤需要粮时,另三城的知府才会都伸了援手。

    第二年,珂城收了新粮税上去,可依旧还是将另三城的粮再度借走了。

    理由还是存粮不足,河堤未竣工。

    虽说粮借多了仨知府心中多少都有些膈应,但珂城是整条河流一路的修下去,也连着另三城多少都有受益点。

    人家动作那么大,也勉强能理解。

    当然,最重要的是,刘丙是大司马家的那个刘府出来的人,听说能升任珂城知府,就是大司马出了手,而且知州大人也站在刘丙那边。

    应那句官大一级压死人这话,知州的一句话,为已的,是能影响到他们自身将来是否有升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