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96章 第 396 章(第1/3页)

    巩建国夫妻带着一家子搬进了涵休的大洋房中,让人羡慕吗

    一半一半吧。

    为了能住进这房子,巩建国夫妻的牺牲蛮大的。

    几乎算是净身分家了。

    巩家在涵休家的房子盖好可以入住,涵休亲爹巩向明提出让巩建国夫妻入住,更好照顾涵休的时候,就快速地分家了。

    各种理由都有,什么树大分枝,什么第三辈的孩子都能娶媳妇了,什么政策时机包产到户政策下来了的,在一众村民都在分家的大环境中,好像很正常。

    只有涵休这种披着孩子皮的老怪物,才能看到其中的龌龊。

    不过是看着有好处,提前先发部分绝户财罢了。

    面子上,按照市价的,大堂哥这个做主分家好像是没有问题的。

    家里的粮食大头是给了大堂侄子夫妻,因为大堂哥要跟着二儿子和大孙子住,大头的房产地基都给了二儿子,还做主在分家费中,拨出了一部分钱,作为大堂侄子搬进新居的家具、置办各种需要家伙的费用的。

    这种撇开没有孙子的长子,跟次子长孙走的分家法,有点不公允,但是按照农村老旧的传承观念,却是正常的。

    而且,大堂哥已经努力地在面子上,做到极致了。

    真正有价值的房子、宅基地和田地,没有给大房,但是安家费却是给最多的,谁让大儿子人到中年的,儿子都没影呢。

    家里要传承下去的东西,总不能最后给了外人吧。

    好吧,严格来说,倒也不算没分,大堂哥也知道不能太过,好歹是意思意思地给将距离半公里外山头上的,经受风吹雨打已经残破到,只剩下一堆长满青苔石块,屋顶都没有的老宅,以及老宅附近一带,算是巩家祖辈的地基给了巩建国。

    面子上是圆过去了。

    在大儿子已经有最好的新洋房住的时候,也给将祖宗传下来的地基给了大儿子了。

    老宅一片的地基倒是没有多大问题,有问题的是与老宅旁边相隔了五十来米的区域。

    老宅所在一带,几十年前还是村里大量人口聚居的地方。不过后来发大洪水的,那低洼地段不仅被水泡了,还因为洪水退去后,周围地貌变化,发生了严重山泥倾泻的,死了几十人,成了这一片著名的不详之地了。

    没啥鬼怪传说的,就是当年灾后请来的专家判定,那一带的地形变动,成了不适合建造家宅居住的地段了。

    要是以后再遭遇强降雨的,还很大可能会发生地质灾害云云。

    最后,经过集体商议的,那里居住的村民都集体搬迁到了如今的居住地,重新安家乐业了。

    那时候,还是涵休爷爷当家做主呢,巩家也不知道算是幸运还是倒霉,家宅恰好在高地,不仅避过了洪水,还没挨着山泥倾泻。

    只是完全处在安全区域,没能拿到当时灾后迁地的兑换的补偿。

    人是群居群聚的,老宅子所在的地方在曾经的村里,都算偏僻了,更别说村里集体搬迁后,那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方,在当时的情况,实在不适宜居住。

    只能跟着集体一起搬迁,不过得自己花钱买宅基地建房子。

    这么多年来,巩家也算和村里融为一体了,老宅虽然宅基地所有权还在手里,但是那边太偏僻的,卖又卖不出去,只能放着了。

    倒不是宅基地不值钱,能起房子的地方,哪能是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