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2章 想啥来啥(第2/3页)

    搭理你”韩国浩笑呵呵的说。

    “青河市的化工厂,可不止你们两家吧说不定其中有一个,未来就会成为你们化工二厂的竞争对手。”李卫东针锋相对的说。

    “咱们青河是有几个县级的化工厂,可那些小厂,规模比得过我们化工二厂技术比得上我们化工二厂他们那些工人的素质,能跟我们这种国有大厂相比我们化工二厂,有规模,有技术,有工人,那些小厂还想跟我们竞争天方夜谭”

    韩国浩说着,拿起了桌子上的茶杯,掀开盖子,吹了吹上面飘着的茶叶,接着说道“李厂长,我还是那句话,你若是想跟我们厂合作的话,那就拿走三千块钱,配方卖给我们。若是不想合作的话,那我就恕不远送了。”

    “既然这样,我就告辞了韩厂长多保重”李卫东也不惯着韩国浩,直接告辞离去。

    李卫东找第二化工厂合作生产柔软剂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青河市第二化工厂本来也生产柔软剂,设备都是齐全的,也有采购原料的渠道,只要是给他们工艺配方,马上就能生产,不耽误时间。

    第二个原因就是,青河市纺织企业的柔软剂,也都是由青河第二化工厂供应的,第二化工厂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跟第二化工厂合作的话,可以获得比较多的利润。

    李卫东的算盘打的很不错,可惜的是韩国浩想自己吃独食,他不打算把利润分给李卫东。

    韩国浩也是霸道惯了,连地委派来的领导,他都敢架空,自然也不会向李卫东妥协。

    更何况现在的第二化工厂如日中天,整个青河市的纺织企业,都要从第二化工厂那里买化工产品,第二化工厂是皇帝的闺女不愁嫁。

    这就是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国企,经营思维也都那种传统的国企思维,认为自己有规模有实力,产品不愁卖,可以霸占整个市场。

    想韩国浩这种厂长,也是霸盘生意做习惯了,根本就意识不到商业竞争有多么的可怕,也就对改革没有兴趣。

    其实青河运输公司也是这个样子,领导班子并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竞争,也不屑于进行改革,当大量个体运输业者出现的时候,最终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在整套工业体系当中,化工行业的门槛还是相对较高的,所以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国营化工厂还没有受到私营企业的冲击,竞争压力也会比较少。

    诸如服装业、制鞋业那些低门槛的行业,大量个体户的出现,已经压得国营企业抬不起头来了。

    等到九十年代,很多个体户积攒了足够多的本钱,开始进入到一些高门槛的行业,化工行业自然也成了私营企业的竞技场。

    在环保要求不严格的年代,国内各种小化工厂横行,像是青河化工二厂这种国企,抱着传统的国企思维,不进行产业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败给小化工厂。

    青河化工二厂的未来如何暗淡,不是李卫东所关心的,然而韩国浩这副霸道的态度,却打破了李卫东的计划。

    李卫东本想来一个借鸡生蛋,把配方交给化工二厂,能够得到新型柔软剂的同时,也可以赚上一笔,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是破产了。

    “难不成我还得从头再建个化工厂这可耽误时间了,化工设备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现货的,像是反应釜,都是先下了订单,厂家才生产,再加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