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2章 看不起汽修工啊(第2/3页)

    ,他告别的刘金龙,直接前往魏斌的办公室。

    “魏主任,这本书,我已经翻译完了。”李卫东说着望向了魏斌,却发现魏斌顶着一对熊猫的黑眼圈,一脸憔悴的样子。

    “魏主任,你看起来精神状态不太好啊”李卫东开口说道。

    “哎,别提了,有批车出了点问题,昨天晚上熬了一个通宵,可还是没找到原因。”魏斌开口说道。

    “有批车数量多么”李卫东开口问。

    “好几百辆呢”魏斌说着,摘下了眼睛,揉了揉晴明穴,才开口说道“我们厂去年生产的幺六二重卡,很多都卖给了兖矿,就是这批车出了问题,厂里让我们想办法,尽快解决,不能耽误兖矿的正常生产。”

    李卫东点头表示明白,兖矿是国家特大型企业,国企中顶尖的存在,而煤炭供给关乎民生和经济的正常运转,保障兖矿的生产,更是一种政治任务。

    黄河厂虽然很牛,是省重点企业,但是在兖矿面前,也只是个弟弟,兖矿要是停止运转的话,没有煤炭供应,华北和东北的企业得瘫一大片。

    魏斌则接着说道“虽然兖矿那边催的很紧,但这并不是我最担心的,我所担心的是我们的车存在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一旦那样的话,可不只是卖给兖矿那几百辆车,我们生产的这几千辆车都有问题。”

    “如果是车辆设计问题的话,怕是要大规模召回了吧”李卫东说到这里,才突然想起,八十年代的中国还没有“汽车召回”这一说。

    “汽车召回那是发达国家的事情。咱们国家可没有召回。若是车辆出现了问题的话,要么就将就一下继续开,要么就干脆停产了。”

    魏斌苦笑着摇了摇头,接着道“本以为可以靠着幺六二重卡打一个翻身仗,没想到还是出了问题,归根结底,是我们技不如人啊”

    说起来,这也是我们步子迈得太大了。我们厂的幺六二重卡,用了很多奥地利斯太尔的技术,其实按照原本的计划,我们打算用五年的时间,吃透斯太尔的技术,然后仿造出斯太尔重卡。”

    魏斌说道这里,重新戴上眼镜,接着说道“可惜时不我待啊,国家对重卡有需求,上面对效益有压力,我们厂也需要生存,所以就将斯塔尔的技术,跟我们厂原有的一些技术相融合,做出了幺六二重卡。现在想起来,这一步棋还是走的太急了,许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我们还没有研究透彻。”

    斯太尔重卡是奥地利七十年代的技术,不过其中很多的核心零部件采用的都是西德货,所以国内在八三年引进的时候,这款车还能勉强算是世界一流水准。

    负责引进斯太尔重卡的,是当时的中国重汽联营公司,重汽联营公司旗下有三家企业,非别是黄河厂、陕汽和川汽,也就是未来的中国重汽、陕汽和上汽红岩。

    这三家企业逐渐吸收和消化了斯太尔的技术,到了八十年代末的时候,已经可以成功的仿制出国产化的斯太尔卡车。

    从此以后国产斯太尔成为了中国重型卡车的唯一象征,整整影响了中国二十年,整个九十年代,国内的重卡全都是斯太尔。提起中国的重型卡车,指的就是斯太尔。即便是在今天,很多国产卡车中依旧有斯太尔的技术。

    黄河厂曾经生产过中国第一辆的重卡jn150,再加上本事有一些技术储备,所以在得到斯太尔的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