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703. 谢姐比较出的幸福感 羊城港.谢双瑶 ……(第2/3页)

    ,但也是雨后春笋一般浮现了出来,徐子先虽然也还有很多会要开,但已经不必逢会必发言了,有些会议也可以免于参加,能够专心在自己的领域内做事。

    他本人最感兴趣的其实还是物理、化学的纯粹理论钻研,工业、农业那都是受时势影响,救亡图存,现在有了买活军,徐子先得以空出手来搞科研,经济上还非常优越也是因此,这个会他要回避,不能来参加,因为一旦开放民间资金进入重点行业,徐家绝对第一个响应,利益关联就有些太深了。

    一帮在衙门各部门有优异表现,预备重用的未来大佬,一帮已经在她身边的秘书班供职,随时意见,收集资料为她写简述写报告的秘书智囊,这便是清谈会的全部配置了,也是买地这里逐渐形成的内部论政形式之一,事情太多,牵扯到方方面面,统治者无法事无巨细都予以关照的时候,这种会也就应运而生,越来越多了。

    当然,这种形式还不是很正规,因为清谈会的成员是不固定的,也没有一个评选的标准,因此,必然不能成为定例,否则非常容易被上位者利用来排除异己比如说,有个会讨论的问题,只叫了a论点的人参加,b论点的人都没被邀请,那与会者难道还不知道该怎么说吗

    不过,形式上的缺陷,这都是后期才需要考虑的问题,体制总是随着势力的发展逐渐完善的,目前来说,买地的官制和权力分配还算够用,至少在谢双瑶在位时是如此,她的权威依旧是至高无上的,没有人会傻到挑战她的地位。

    目前为止,谢双瑶暂时还没有调整官制的意图,这和工业布局一样,也是急不来的,还需要人才的进一步发展。事情必须分出轻重,此时,她坐在上首静听着,只是偶尔发话,来引导会议的方向,但她并不多解释什么这是让她来汲取多方观点的会议,而不是她主办的自己思想的培训班,多领域开放民资投入的理由有很多,懂者自然会懂,不懂的人,当然也没必要坐在这里。

    “既然开放是大趋势不变,那不如就在目前最缺钱的领域开放一部分经过审核的资金进入,政审分不达标的话,没有投资资格,如何”

    她这一表态,大家都回过味来,也就不多废话,先说有执行可能的建议,“占股比例当然也是要有明确规定的,只能分红另外,如果担心技术成果转移的话,让统计局配套进行原材料管控不就行了”

    “其实目前最缺钱的就是钢筋方向,这也是个大痛点了,不解决的话,竹筋建筑越来越泛滥,难免出事的。我这里陆续听说的已经有十几起房子的质量事故了,施工队技术是一方面,竹筋需求太大,难免有人浑水摸鱼,供给不合格的竹子。”

    “建房这是民生大事,钢筋若是能造出来,那高楼也可以建了这也能让百姓自豪归心,算是我们买地独有的地标,不逊色于大报恩寺的高塔,又或是京城的皇宫”

    这是奇观能提高士气点吗谢双瑶有点想笑,但也知道这话不假,其实很多时候,教堂修得高大巍峨,天子明堂的形制也比普通建筑恢宏太多,都是有类似的考虑,买地这里,如果她能一直放一艘集装箱船在海边的话,岛船也能起到一样的作用。

    这种奇观是真的可以收服人心的,对提高百姓的忠诚度和敬畏度有很大的好处,一般来说,政教合一的政权就喜欢修教堂,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