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5章 新婚俗新婚书带来了新婚俗(第3/6页)

    观,最大的一是买活军收用女工,岗位多,而且报酬并不低,和男人没有显着的区别。这让本地的人家有了期望,知道女儿回家以并不需要人养,对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财政没有太大的影响。第二则是买活军定期有私盐队去外地,这些女儿如果想要回乡的,可以跟着大队一起走,能免去担忧路上会遇到的风险。这年代,女人上路就是危险,娘家凑钱去接女儿,则会将女儿和接她的亲眷一起置于危险之中,如果个人都没有平安到家,哪怕是富裕些的娘家,在财政上都不容易承受这样的打击。

    有了这,在风险和利益面前被逼得无处容身的亲情,开始发挥作用了,日子好过了,这些人家开始迫不及待地联络着外地的亲眷,接回了这些挨日子的寡妇们。甚至有一些外乡的寡妇主动地到买活军治下来讨生活,许县、临城县这几个买活军治下的县,对于相邻的州县形成了虹吸效应,让适婚年纪的女性大量的聚集,而这些女性想在本地彻底扎根,最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一户新的人家。

    这批婚配意愿很高的年轻寡妇,的确有效地填补了许县新滋生出的婚配需求随着给女性的工作岗位,让女性聚集了过来,也有很多原本压根没有娶妻能力的光棍汉有了娶妻的念头虽然多数才26、27,但在此时已可以叫老光棍了。们本来是极穷的,连共妻都供养不起,但买活军来了以,们不但有了工做,而且有了买房的希望,也就有了成亲的资格,这份希望让们比谁都有干劲,甚至成了买活军最狂热的拥护者。

    也是因此,虽然颁布了新的结婚年龄限制,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临城县的婚姻并没有沉寂下来,反而三不五时都能到吹打声,人们对结婚年龄限制的埋怨也渐渐地少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外来的小寡妇,如果消息灵通一些,都会有意地把自己的年纪登记为23岁,反这也是无法查证的,哪怕是本地外嫁的寡妇,如果在婆家能先见到自己的家人,再来买活军这里登记返乡,也会更改年岁,以期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嫁人或不嫁人,横竖是由得自己的,然是少受一层限制是一层了。

    在婚书的签署上,也呈现出许多截然不同的风貌,外来讨生活的寡妇们,在本地落脚的欲望是最迫切的,也因为她们本来就没有住所,又不识字,按如今许县的开销,一边上课一边做事,要租房、吃饭,想要攒钱买房是很困难的。再者,对没有根基的女子来说,想要融入一地,最好的方法就是婚配,外地人更是能籍此获得一个完整的社会关系网络这帮寡妇们多少都晓得事了,她们知道这种无形的东西有时其实非常的重要。

    因此,这批寡妇的婚配积极性很强,而且她们也没有太多讨价价的余地,不像是本地归乡的寡妇,可以暂住在家中从容挑选,哪怕是不嫁,只要能往家里交生活费,住个几年也不会惹来太多的埋怨。外地寡妇对婚书是不挑剔的,因为她们在婚前往往没有任何财产,甚至有一些含糊的债务,暂时也找不到很稳定的工作,并没有什么东西值得自己去保护。

    大多数外地寡妇对家庭财产权、子女冠姓权、丈夫的忠贞都并不在意,她们唯独普遍的要求就是要确保自己外出工作的权利,这个权利是不愿让渡给夫家的,因为这是她们来许县的目的。有一些寡妇则要求确保丈夫不得殴打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