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18章 第 418 章(第1/3页)

    把小象运到察沃总共需要一周时间, 但为了宣传目的,在它们离开“存放”地前,消息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铺天盖地地传了出去。

    虽说野化训练难度高、成功率低, 但在大多数关注者看来, 这已经是动物们能得到的最好结局,人们不再追究当局曾对猛兽饲养不闻不问的事, 也遗忘了他们在袭击事件后长期装聋作哑的做派, 互联网上到处都是称赞的声音。

    或许是因为讨论度太高, 因为鲜花和掌声太热烈, 在六头小象正式进入转运程序之前,基普加各夫妇的联络手机又响了起来。与上次接到的电话不同, 这通电话传达的是个私人请求。

    “是这样的, 基普加各先生。”电话那头的人用相当蹩脚的英语说, “我在两年前从马戏团里接回来一头母象, 后来她又生下了一头小象因为程序合规, 这次没有被列入备案范围我听说你们能把非洲象送回草原上去,所以我在想,把它们也送到你们那里会不会比较好呢”

    说真的,这并不是夫妻俩第一次听到这种请求很难要求每个想把宠物象送走的人都对非洲各大野象救助项目的救助范围了如指掌但接电话的威尔多少还是觉得有点荒唐。

    瓦哈里营地没有办法训练有母象保护的小象如果母子俩和其他小象混熟了, 其他小象会本能地从母象那里学习知识, 染上人工饲养造就的习性;如果母子俩和其他小象混不熟, 别说营地“创造家族”的目标不能实现, 就连安全性都得不到保障, 雇员和那些小象都有可能受到袭击。

    于是他委婉地回复“马戏团的母象无法适应野外, 这个年纪的小象又需要和母亲待在一起,接受母亲的教导,把它们分开训练是不可能的。”

    不知为何, 提到母象的教导,对面竟然诡异地沉默了几秒钟,随后表示自己语言水平不佳,希望能将请求以邮件的形式再次传达。

    紧接着,基普加各夫妇就读到了一个故事。

    大约在二十多年前,一头雌性非洲象被辗转卖到了一个小型马戏团,人们原本指望把它训练成台柱,但它“不够听话”、“相当暴躁”,于是只能放弃了这个想法。考虑到外形如此英伟的母象实在罕见,马戏团便把它送去和其他公象配种,诞育下了草原印记相对较浅的第二代。

    这头完全由人工饲养长大的母象很快就成了马戏团的骄傲,多次在演出中压台登场,被列为最大的“非卖品”,可惜后来它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撅断了单侧象牙,外形受到了很大影响,再加上马戏团经营不善,需要出售动物回血,便把好不容易怀上第三代的母象卖到了中东。

    从出生到被现在,这头母象看到的都是被圈住的天空,而那头出生在豪宅里的小象肉眼可见地将会复制母亲的命运,如果它们一生都无法在草原上行走一次,岂不是太可怜了吗

    看完这封邮件,基普加各夫妇面面相觑。

    不可否认,代笔者把信里把母象的故事写得非常煽情,有些句子简直可以被搬进纪录片,但正是因为太过煽情了,反而有一股“熟悉的味道”。

    因为当局正在大肆宣传他们“妥帖的处理方式”,瓦哈里营地的“小象回家”项目备受关注,这段时间他们接到了很多“赞助电话”,希望达成互动的社会名流也不少哪怕对方真想把大象送回草原,选择这个时机,肯定也有类似的考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