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17章 新医馆(第1/3页)

    谢玄英进宫一趟, 到了晚上才回家。

    他和程丹若说“陪陛下游园子,吃了顿午饭,下午又看画看贡品,晚了又赏回冰灯。皇恩浩荡。”

    程丹若“够忙的。”

    “别的倒没什么, 就是腿疼。”皇帝坐御辇, 他得走, 这来来去去全靠腿, 兜下来几万步总是有的。

    程丹若道“竹香, 端泡脚桶过来。”

    两人又挤在一个木桶里泡药汤。

    小腿以下都被浸润在热水中, 草药的气味扑在鼻端, 谢玄英放松下来,拿小锤子敲敲筋骨“你今天忙什么去了”

    “上街逛了一下午。”她道, “该物色铺子了。”

    “开生民药铺”他问。

    程丹若道“生民医馆。”

    谢玄英挑起眉“做什么用的”

    “接诊妇孺,推广恒温箱。”她道,“以后可能还做点别的什么,总的有个像样的门面。”

    “钱够使吗”他问,“京城的铺子不便宜。”

    程丹若道“够吧,母亲说归整好庄子的账目,今后就交还给我们自己管。”

    “远香近臭。”谢玄英感慨,“如今住在一个屋檐下, 还是分清点好。”

    “我也这么想,反正无论账目如何,我都不打算查, 稀里糊涂过去就是了。”程丹若真没心思盘账, 差不多得了,“等铺子盘好,我就去买牧场。”

    他诧异“你真要养牛羊”

    “对。”程丹若没什么经商天赋, 庄子就种地,买草场就放牧,这是农耕时代最稳妥的经营方式,不用操心,“羊毛可以卖,也能招些女工织毛衣,羊奶牛奶能喝能卖,京城还怕没销路”

    最重要的是,她需要牛。

    谢玄英也没什么意见“那这两日我们就盘盘帐,点点家产。”

    “嗯。”

    今天累了一天,夫妻俩没再熬夜运动,洗漱后便睡下了。

    之后两天,便把家中的产业清点了一番。

    程丹若的主要产业有嫁妆;苏州宅子一套,租出去了;皇庄一个,正常经营;长宝暖分红,每年一千两;贵州生民药行,亏本中。

    谢玄英的产业有皇庄一个,皇帝赏的;两个姑苏的铺子,收租中,这是谢老太太的嫁妆,四个兄弟都分到了些,田都给了谢大,谢二占了房子,轮到他和谢四,就是几个铺面,不多也不少;锦衣卫和御史官职的俸禄,以及冰炭孝敬。

    至于谢家的生活费,不好意思,现在吃住都在家里,没了。

    因此,泰平二十七年结余不动产外,三千两现银。

    “穷了点。”程丹若点评,“亏得新衣服都是公中的账,不然还真没钱。”

    父母在,不分家,谢家的产业还是在靖海侯手里,如今他们手头上的,只能算是家长给的零花。

    谢玄英算算自己的开支,拿走一千两“这钱放着以防万一,剩下的你拿去。”

    “不用这么多。”程丹若忖度,“铺面我挑好了,门面加院子六百两。”

    谢玄英吃惊“这么便宜”

    “又不开在内城,外城自然便宜些。”她回答。

    京城是个“凸”字形状,上面的正方形是内城,内城中间是皇城,皇城中还有一个紫禁城,下面的长方形是外城。

    内城多是衙门和达官显贵的府邸,比如谢家,外城就是京城的主体部分,以正阳门为界,东富西贵。

    也就是说,东边多富商,西面多官宦,晏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