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81章 清田亩(第1/3页)

    程丹若在安顺修驿道, 谢玄英在镇远巡视苗疆。

    这次巡视不乏震慑各寨的意思,所以带了三千余人,行军时, 浩浩荡荡,烟尘飞扬, 颇为壮观。

    各寨听见动静,皆派人问安。

    谢玄英正式公布了寨堡改制的事情, 又告知他们, 今后在苗疆建立哨所, 定期巡防。

    各寨都是喜大于惊。寨堡和他们毗邻而居,实力强大的还好, 实力弱的免不了隔三差五受骚扰, 如今能自治, 自然再好不过,奉承至少有一半的真心。

    黎哥又是所有苗寨中的头一份脸面。

    他的座位离谢玄英最近,还得了他的嘱咐“许了你们自理,可要用心安排, 耕田不可荒废, 税不能少收,也不能多收,跟着朝廷的旨意做事。”

    黎哥当初举兵, 图的就是争取耕田, 虽然半道被俘, 成了官兵的手下,但兜兜转转,也算达成最初的目的。

    是以,应得也算真心“是, 属下、下官知道了。”

    谢玄英欲安抚苗人,对他和颜悦色“听说你成亲了”

    “是。”

    黎哥这回算衣锦还乡,正式继承了父亲的土司之位,也娶了妻子。他心爱的姑娘已经不在,也无所谓娶谁。

    父亲想他娶巴氏的女子,互相也有个照应,但黎哥记起写家信的事,知道巴氏女不懂汉文,以后怕多有不便,就娶了曾经嫁给百户的萱花。

    这两天,他就跟着萱花学写汉字,已经学会了自己的名字。

    当时,军营的师爷听说他叫黎哥,写的是黎戈,便用这两个字做汉名。

    谢玄英点点头,额外赐给他两匹红绸缎“成家立业,今后行事须稳当。”

    “是是。”黎哥恭敬地应下。

    应酬完,巡防边疆。

    苗疆边墙不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是一道切实存在的古城墙,与长城仿佛,凝聚无数心血。

    边墙的这边是汉人居所,另一边就是生苗地域,但双方并非彻底隔绝,或是探亲访友,或是买卖赶集,多有往来。

    谢玄英不着急赶路,他这回亲自前来,除了见人,还有更重要的任务清厘军户,丈量民田。

    前者好理解,统计各寨堡的士卒人口,编入户籍,寨堡既然交给苗人,那些什么百户、总旗的官儿,基本都没了。

    他们会被迁往附近的卫所,左右刚打过仗,各卫所都缺人,倒是不怕没得安置。

    至于后者,就是汉苗都很在乎的耕田。

    有的田是军户自己开拓的,有的原本属于苗人,后被侵吞的,当然,也有苗人迁往深山,半主动半被迫地放弃了。

    长年累月积累下来,一笔烂账,各有各的说法。

    谢玄英这回就要解决掉这些土地纠纷。

    他沿着边墙走了一圈,查看了每个地方的耕田,也询问过当地人口,最终按照各地情况做出裁决。

    大致遵循的原则是“苗地归苗,民田归民”,以边墙为界,属于苗人那边的所有耕田,退还给苗人,而边墙里面的,虽说以前可能是属于苗人,但汉民已经耕种许久,今后就属于汉人。

    但边墙和长城一样,不是连成一整片的,断断续续的几段,野外并无城墙。

    他就以山溪为界,划分民苗。

    还有的地方比较奇葩,汉人的田和苗人的混在一起,这就很难分清了。

    谢玄英让人拿来鱼鳞册,能置换的置换,不能置换的就划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