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03章 行路难提调学校,调解纷争(第1/3页)

    提调校, 是知府的职责一。

    而整个大同府,校远比想象中更多。

    首先,官府有大公办校一是国, 也就是国子监, 第二种是府、州、县的儒。

    国子监作为官府最高府,生源主要就是下面府、州、县的优秀生, 又或者是官家子弟的恩荫名额。国子监的生叫“监生”, 出来就能当官。

    这是京城的事儿,姑且不论。

    再说府、州、县的校,这是和中央的对应的,叫做郡县, 其实就是地方府,也就是地方行政部门的管辖内容了,教育人员有其正式的编制。

    府设教授一名从九品, 训导四人杂职, 生名额四十人。

    州设正一人杂职,训导三人杂职,生名额三十人。

    县设教谕一人杂职,训导二人杂职, 生名额二十人。

    入的生,校包饭,可以免家里个人的徭役。

    又能读书又能吃饭, 这样好处,谁不想来如今,这些名额已经不够用了,扩招很多,为区别, 原来的生被称为禀膳生员,扩招的就叫增广生员。要是还不够,继续塞人进来,这群吊车尾就被称为附生员。

    等同到现代,大概是优秀生、普通生、赞助生。

    谢玄英今天要的就是府。

    他的主要任务有个举办祭祀,考察生的习情况。

    祭祀是繁复而冗长的仪式,但谢玄英做得很认真。

    大同连兵乱,读书人少又少,必须重视,传达他好好搞教育的决心。

    祭祀完,开始考校。

    谢玄英坐在府的正厅中,俯视着唯唯诺诺的几十个生员,随口道“就从经史开始吧。”

    府一共四门课,经、史、礼律书、乐射算。他对这边的教育水平有数,就不考难的了。

    “古君子仕乎孟子曰仕,解”

    “知府大人,这话的意思是,君子应当为官,啊不,是唯有君子可为官。”

    谢玄英端茶的动作顿住了。

    他不说话,第二个人又自作聪明地接话“大人,牲杀、器皿、衣服不备,不敢以祭,则不敢以宴,亦不足吊乎,您是在告诉我们,君子出仕,就该如大人一般注重祭祀。”

    谢玄英“”

    原以为自做足了准备,没想到,还是天真了。

    他艰难地考核完了四书五经,再史,却现他们背是能背,但不知其意,不解来龙脉,全然不解。

    教授小心翼翼地解释“原先教史的故了,在下是来的,还、还没讲到。”

    谢玄英慢慢点头,尽量和颜悦色“经史不可懈怠。”

    完事以后,他又随考了“礼”,好,对古礼几乎一三不知,再“乐”,几乎不知,倒是“射”和“书”还不错。

    有个生能写一笔好字,还有人擅射,颇有勇武。

    矮子里面拔高个,他将这三人叫来,好生勉励了一番。

    三个生满面通红地下了,脚步都在飘。

    考校完,已经是下午,来不及其他校,见了社的人。

    所谓社,算是半官方校,官府监督,由父母官或提官出面聘请老师,民间自办,所收的也是普通民众子弟。

    程丹若假如想搞一个衙门小,就属于社。

    但官犹且如此,况社。

    谢玄英一个生都未见,只是接见了社的老师们,考了他们的因为按照规定,考试不合格的将革教师职位。

    老师们被考得满头大汗,表现也十分一般。

    但谢玄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