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48章 倭寇之患的由来(第1/2页)

    在沧州城呆了两天时间,苏超带着他的一千特种缇骑继续南行。

    他并不打算一路疾行,而是要把沿途的各大州府都看一下。

    从沧州城开始,然后是济南府、大名府、开封府、淮安府、扬州府、南京、苏州府和杭州府。

    然后在杭州府上船,沿着海岸线南下,继续巡查宁波府、台州府、温州府、福州府、泉州府,最后在广州府上岸,再从陆路回去扬州府。

    苏超之所以定下这样的一个巡查路线,就是想要了解沿海各州府的实际情况。

    同时他也要先看好开海市以后,要在哪几个地方先设立海市衙门。

    苏超之所以在山东一掠而过,并不多做停留,是因为山东自成祖皇帝之后就极少遇到倭寇的侵袭。

    山东、河北之所有极少遇到倭寇侵袭,一是因为永乐大帝将都城北迁到北京以后,大明的政治中心也跟着背移,朝廷在山东河北等地的防御力要远远的大于南方诸省。

    二是到了嘉靖朝的时候中国已经是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而对面的日本,则大约两千万,这八千万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互补市场。

    由中国,即江苏和浙江提供生丝、丝绸、瓷器、蔗糖、药材、书籍以及其他工艺品。

    福建提供铁器、铅(吹灰法原料)、生丝、蔗糖和瓷器等,

    日本则向中国提供硫磺、铜、银、金、刀具及其他工艺品。

    就是山东一线不怎么受袭击的原因,日本需要的东西,大部分在东南,而中国北方只有盐、铁器和棉花在日本具有竞争力,而这些在福建和江苏都有,

    至于广东,很简单,离得远,况且别人主要做东南亚的生意,耕地又足,只有在“倭寇”们往南跑的时候,才受到波及。

    然后就是运输技术了,也就是船。

    嘉靖倭寇之所以在性质上一直被人诟病,是因为在整个倭乱时期,日本就没有办法制造出适合在东海海运的海船。

    日本有海船,但问题是这些船只能在日本沿海以及濑户内海使用,不要说直行东海,就连过对马海峡都是一个问题。

    而大明,尽管在海禁的冲击下,嘉靖时期的造船技术已经受到巨大破坏,可是,在宋元两朝的积累下,还是比日本有着不少的优势。

    例如在嘉靖朝的时候,大明还能够建造四百料以上的“大船”。

    正是因为经济这个先决条件,再加上地理原因、技术因素,控制这条价值亿万两白银贸易航线的,基本为浙商和闽商。

    浙商好理解,因为大部分输日商品产自江南地区,而中国到日本的最近、最有价值的航线,就是从宋代开始,从浙江宁波,到九州博多的直行航线。

    而福建,则是因为硝石等东南亚商品(暹罗)输日,必须经过福建,并且铁、铅、茶、糖等,闽商是既浙商后,第二个强而有力的控制者。

    同时,因为商人的自身原因,所需商品,必须从本地购买。

    还有就是浙江和福建的外海有更适合倭寇和海盗生存的空间。

    浙江和福建外海有大量的岛屿可以作为依托,当时浙江的舟山群岛就是倭寇的大本营,这些不可计数的外海岛屿进可洗劫内地,退可凭借这些错杂的岛屿和明朝官军周旋。

    河北山东并没有这样有利条件,这些沿海省份的外海岛屿较少,很容易被针对。

    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