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51章 何处不修行(第2/3页)

    ,作何解释?此问,当初师尊亦问过佛剑分说。师兄的回答唯有‘分说,不分说,不由分说’。寥寥九字,意涵万千。但我知晓,师尊虽赐师兄佛牒,赦免其杀生罪。可在师兄心中,杀生终究有罪。杀生斩罪,唯愿一人置身无间,担众生业。无论同行之人多少。但佛剑所求,却永远是一肩独扛。负担沉重,非常人能设想。”

    “也是因此,前世佛语死于佛牒之下,方令你今生仍旧难以释怀。”

    宗佛叹息道:“过去之事,已然过去。你,因何不能放下?”

    “前世受罚,今生无罚。感谢宗佛体谅,却更令我无法尽述个中思绪。”

    长年困锁不解,此刻却平静说出,问菩提沉声说明道:“我所不能放下的,不止是罪责,也是亏欠。累大和尚因我承罪,是问菩提的过错。”

    “很好。”

    宗佛眼中浮现睿色,不予追究前愆,仿佛对问菩提今日谈吐,格外满意与欣喜:“过去,你从不将对佛的质疑说出口。此刻无论你是否心中有解,我皆为你而欣慰。”

    “欣慰?”

    “阿弥陀佛——”

    望着一地猂族尸首,宗佛难掩心中悲悯。然而木已成舟,无从改写。宗佛唯有自责,却从未将过错推到问菩提的身上,突来一问:“菩提,你是佛吗?”

    “我……菩提作树原非相,玉镜生尘岂是心?”

    “众生皆佛,众生非佛。你既知,菩提作树原非相。那生于圣菩提下,就不该成为你的负累。你,太在乎佛了。”

    宗佛道:“这一世,因上一世之经历。你质疑出身,而动摇本我。你在意佛剑为你承罪,而起心猿。你更在乎,佛是否真如灭度梵宇所推崇,对否?”

    此时此刻,问菩提犹能平静回道:“吾不讳言,如同前世一般,对梵宇以渡世三昧强渡罪者的行为,存有异见。”

    “那,你可知佛剑如何说?”

    宗佛自问自答道:“佛剑说,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是为护尚存之众生而杀,为断未造之罪业而斩。吾从不怀疑,你能理解佛剑的用意。”

    “以佛门而言,杀我,于佛剑已是大罪。”

    比起宗佛,问菩提要对佛剑分说更加了解。

    而在神州佛门,此罪非戒律所约束之罪,实是指代修者所担杀人之业。正因如此,问菩提才不能原谅自己,让佛剑因他多承担了一份罪业。

    此中深意,非佛信者,自然无从体会。但宗佛与问菩提,皆深修此道,却是不难交流。

    宗佛稍一沉吟,又道:“那,佛剑可曾畏惧此道之艰难?”

    “不曾。”

    “他不在意,你又因何在意?梵宇不在意的,你又因何在意?或者,你心中在意的,究竟与佛有何关联?”

    不得不在意……区区五个字,在跟宗佛说到这里之时,问菩提却突然难以为继。只最因后一问,使得问菩提联系前后,终于明悟了宗佛真正的意指所在。

    或许词句太少,难以领会。但禅机之道,本就如此。问菩提已然陷入深思。

    他在乎佛剑承受不可承受之重,佛剑始终甘之如饴。

    他所质疑的从非是佛,而是灭度梵宇所阐释的佛。而灭度梵宇所阐释的佛,不过是佛剑分说一样,不同道路上的坚持与选择,无关对错。

    因此,渡世三昧纵使苦主不理解,为世俗所罕能接受。

    哪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