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百五十八章 两难自解,你看如何?(第2/4页)

    的说道。

    这就和降袭制的皇帝的那一丁点的宽仁是一样的,妾身子想博个出身,不是不可以,得先到海外绕一圈去,混出了名堂,想认皇帝这么亲戚,皇帝也是认的。

    你都在

    海外打拼出了名头来,那么大的本事,认亲戚那是你喜我欢的大喜事。

    陛下圣明。朱瞻墡再俯首说道。

    诸公以为如何啊朱祁钰看向了群臣。

    于谦带着头再喊陛下圣明。

    于谦站直了身子,自己一个在正统年间以刚直著称的直臣,怎么到了景泰年间,就变成了带头喊圣明的谄臣

    你说皇帝薄凉寡恩吧,皇帝还留了个口子,你说皇帝宽仁吧,皇帝留的口子就那么一丢丢,陛下做事,大抵符合朱元璋所言的宽严有度四个字。

    朝会仍在继续,于谦汇报了下关于京宣驰道的修建进度,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整个驰道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就绪,这条驰道将会在春闱后动工,而后工部自然要对营造之事详细奏禀。

    朱祁钰这些已经和于谦提前聊过很多次,于谦和工部的话是说给朝堂诸臣们听,而不是讲给陛下听。

    朱祁钰自然有些走神了。

    在原来的历史线里,景泰十一年,也就是天顺四年,发生了一件在历史长河上,只有只言片语的小事。

    天顺四年,明英宗夺门复辟之后的第四年,他想要修西苑,就是修园子,修园子得要工匠,这工匠们被征召到了京师服役,驱迫劳累,工匠们就跑了,在史书上就留下了一句工赂管事逸,乏工。

    而后在天顺四年七月初六,这明英宗一看,自己的西苑一直修的拖拖拉拉,这什么时候才能修好遂下旨征天下逋逃工匠三万八迁四百余名。

    这次约束严了,工匠们倒是不跑了,可是这西苑仍然是拖拖拉拉,工部只好说人不够,也不好说工匠们消极怠工。

    这要是把皇帝惹得大怒把人杀了,难道让工部的大人们自己去修园子吗

    明英宗也认为人不够,斥工部怠事,又令吏部选官二十员赴各地,严督有司搜捕逃亡工匠赴京应役。

    最后这园子修好了,明英宗也没住几日便一命呜呼了,这西苑最后到了嘉靖年间,在壬寅宫变后,变成了嘉靖皇帝这个道长的道场。

    这一下子征调三万余的民夫,如此竭尽民力,是不是可以延缓下工期,减少民夫征调都察院总宪贺章询问着于谦,也是表达都察院的态度。

    陛下向来爱民如子,可是到这大兴土木的事儿上,一下子就调集了三万多的民夫,实在是有些让贺章拿不准。

    工部尚书王卺笑着说道贺总宪向来很少去石景厂。

    何出此言贺章疑惑的问道。

    松江府的匠城相比较大明京师的石景厂,也不过尔耳。

    这年头,哪里还用征召民夫,黄榜一出,想做工,那得拿钱走关系找门路,才能报的上,吏部尚书王翱王尚书可是把反腐抓贪的考成,落到了石景厂的头上。王卺纠正了贺章的说法,不是征召,是招募民夫力士,民间之踊跃,踊跃到吏部的反腐抓贪都盯着石景厂完成指标。

    王翱则是笑着说道不是我盯着石景厂,实乃是陛下敕谕营造,不能让蠹虫毁了千秋大业也。

    这笑容,显然是颇有收获。

    即便是工匠也会腐化堕落,徐四七可是和陛下赤着膊在王恭厂里一起做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