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四十九章 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第2/4页)

    杀了稽王府上下满门。

    一天天过去了,三年又三年,这都过了七年了,稽王府内,连莫罗和那个不应该出生的朱大哥子都活的好好的。

    最近稽王朱见深和崇王朱见济,在京师视事破案,也是引得京师百姓交口称赞。

    这不是亲亲之谊是什么

    稽戾王的死,大多数的朝臣认为是陛下为了皇位,永绝后患。

    这种认为并没有错,朱祁钰杀稽戾王就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稽戾王一死,就是他这辈子最大的贡献。

    兴安念完了冗长的南巡圣旨,里面包括了襄王监国、崇王稽王扈从南巡、南巡扈从人员等等,念的时间有点久了,胡濙在凳子上,都快睡着了。

    胡濙、陈懋等人年岁已高,朱祁钰专门给胡濙陈懋这些老臣们赐了座儿。

    “退朝。”兴安一甩拂尘,大声喊道。

    胡濙一个激灵站了起来,大声喊道“恭送陛下”

    胡濙这个反应之快,让群臣侧目,他到底有没有在奉天殿上睡着,也成了景泰年间的未解之谜。

    朱祁钰去了讲武堂坐班。

    鞑清入关,坐拥天下之后,从康熙到乾隆一共进行了十二次南巡,这十二次的南巡的收获极大,至少稳定了鞑清的统治。

    康熙和乾隆的南巡,也都带着皇太后去的,放一个能发懿旨的皇太后在京师,皇帝能放心才是怪事。

    康熙的南巡和乾隆的南巡,在格局上又不太一样。

    康熙南巡随行人员每次都不到三百人,南巡的时间也非常短,从出发到回京,最短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最长也就五个月的时间。

    一路上可谓是风尘仆仆。

    主要原因是康熙穷。他没钱大肆折腾,所以每次南巡都是悄悄的去,悄悄的回,主要是为了体察民情。

    而乾隆的南巡,不算八旗军,仅仅随行伺候乾隆的宫女太监就超过了三千人,六次南巡,一次比一次声势浩大,随行的官吏也越来越庞大,最后一次南巡,仅国帑花费就超过了四百万两白银。

    乾隆的南巡是游山玩水。

    他能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乾隆富。

    他的富,自然不是因为和珅这个大贪官给了他旅游经费,而是因为他爹给他的遗产,太过丰厚了。

    乾隆他爹雍正在位十四年,都做了什么

    对西南方向云贵川黔进行了改土归流;

    实行摊丁入亩;

    火耗归公;

    再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的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纳税体系;

    而且还建立了密折制度,设立军机处;

    改变鞑清亲卫军继承法,建立秘密立储制度,避免了九龙夺嫡的惨剧再次发生。

    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遗产,让乾隆可以可劲儿霍霍了六十年的同时,还弄了个千古巨贪和珅出来。

    但是折腾到最后,乾隆朝还是没钱了,最后弄出了个议罪银制度,贻害千古,让鞑清的吏治,再无转机。

    雍正这么有作为的一个鞑清皇帝,历史给了他什么评价

    康乾盛世。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唯独少了个雍正。

    朱祁钰不在乎名声,因为他要是在乎名声,在乎文人墨客的笔杆子,就不能在乎大明,就不能在乎大明朝的百姓。

    两个只能选一个,朱祁钰选择大明和大明的百姓。

    他首先是大明的皇帝。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