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见,长短并存(第2/3页)

    料,为了船的稳定,可不就是越造越宽吗

    反正也没人敢打大明舰队的主意

    就俩字,豪横。

    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装更多的货物,大明的五千料封舟、两千五百料和三千料的阔船,就是麻袋装钱的那个麻袋,当然是装香料运回国。

    现在航路的情况几乎回到了当初永乐初年的情况,所以,这种面面俱到小能手的两千料船舶,自然又进入了工部尚书的视线之中。

    朱祁钰满意的点头说道“就这个了。”

    不用进行再设计,便可以完成瘦身行动。

    大明什么都有,为了适应不同的海况,有不同的船舶设计,皇帝需要用到什么,选一个就是。

    关于工匠、船员、出海行军的劳动报酬、船只规模、如何保障淡水食物等等问题,船舶携带武器,大明的盐铁会议持续了整整七日。

    这仅仅是大方向上的确认,各部还要进行旷日持久的部议,随后部议的结果,返回到廷议,最终在廷议中,确认具体的结果,由文渊阁票拟,朱祁钰最终批红开始推行。

    为了响应事前有动员、战后有总结的指导思想。

    每次的航行,都会从下到上,做出总结,改进船舶的构造、比例和武器配置。

    大明拥有世界上最精密的官僚结构,这些官僚的存在有利于大明的稳定统治,从西周时候就开始出现的科层制的官僚机构,为朝廷的长期稳定统治,了有力的保障。

    但是官僚机构,总是会出现问题,比如自从洪熙年间就开始的重文轻武、从正统年间就开始的党争、自始至终的反投献的风力等等。

    原因并不复杂,科层制的官僚机构和他们的家族紧密的结合在了一起。

    王直作为大明的六部尚书,吏部的天官,在放弃自己宗族的时候,立刻变成了过街老鼠,成为仅次于被胡濙讥讽的对象了。

    此时的京师城内,有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就是朝鲜的王叔李瑈带着他的侄子王世子来到了京师,请求觐见,礼部鸿胪寺正在和李瑈沟通着觐见的细节。

    第二件大事就是春闱,会试的进士出身,是天下读书人所共欲。

    景泰五年的春闱也不会如期举行,而是要推迟一个月,因为所有进京赶考的举人们,刚进入贡院,就面对了成堆的算学试卷。

    吴敬作为翰林院掌院事国子监祭酒,在贡院开门的时候,就带着教习直扑贡院。

    景泰五年的算学已经开始计入成绩了,所以吴敬要对他们展开长达一个月的算学突击训练,举人们刚刚领了管子集校还没开始看,就看到了小山一样的算学试卷。

    朱祁钰亲自下了批示,画了考点,要求景泰五年的算学卷,无论南北中榜,都要以简单为主。

    大约就是小学六年级的水平。

    小学六年级的算学,非常的简单,最多出现几道应用题,只涉及到了简单的四则运算,部分分数内容以及现实问题。

    大明的举人已经是优中选优,能把晦涩难懂的四书五经读通透的家伙,对这些数字小可爱们,却是两眼一抹黑。

    国子监的禀生、举人,翰林院的翰林们对哀嚎连天的举人则是幸灾乐祸。

    他们受这个罪,已经受了整整三年

    第三件大事,则是鸡笼岛的地理大发现,引起了及大范围内的热议,坊间的流传很多,五花八门,已经快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