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第2/4页)

    卖,这不是里通鞑靼吗

    这不得把朱纯办个通贼的罪不送去太医院,观察观察这位官老爷到底是不是鞑靼人的奸细

    朱纯顶着巨大的压力,将这些草原急缺的物资,从宣府运到贾家营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吸引草原人把马匹送到贡市来。

    可惜,草原人的台吉和奴酋,似乎不懂竭泽而渔则无鱼的道理。

    百姓对那些闪着光的银币,根本没什么感触,他们看到了那些铁锅、茶叶、盐巴的眼睛才是亮的。

    于谦的说法是对的,永乐年间,草原人生计困难,不仅仅是大明的攻伐,其中也有大明制成永乐通宝,被草原人用牲畜换取。

    导致了草原上生活崩溃了。

    朱纯指着那些拉着银币走了的台吉和奴酋,还有那些看着盐巴和铁锅眷眷不舍的牧民,最后还是放下了手。

    那些拉到贾家营的物资,再送回宣府扑买就是,宣府也不宽裕,也不都是什么时令之物。

    但是那些走投无路的草原百姓们呢

    他将所有的见闻写到了奏疏之中

    朱纯十分肯定,鞑靼王、台吉、奴酋的只带走银币,不带走物资的做法不对。

    按照大皇帝的财经事务理论,货币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而银币的使用价值近乎等于零,而其本身充当的就是交换价值,这些是决定了银币成为一般等价物的原因。

    这不交换的银币,就像是没有农夫耕种的土地一样,一文不值。

    把银币拿走,然后屯在部落里,等到白毛风来的时候,既不能买煤生火,更不能购置布绢遮风,没有铁锅他们只能用皮兜着水煮食,没有盐巴他们会虚弱无力。

    朱纯才会说,舍本逐末,盛耶衰耶

    朱纯的想法,从逻辑上讲,完全是对的,他的道理也是丝毫没有问题的。

    就像圣贤书上那些劝人向善的道理,的确正确,但是现实总是如此的荒诞,永乐年间的悲剧,似乎要在景泰年间,再次上演。

    举着圣贤书做事,一事无成,这个道理朱纯早就明白了,现在理解更加深刻了几分。

    朱纯站在镇虏楼上,看着那些百姓,越想越难受,奏疏是写给皇帝的,那自然是温文尔雅,但是在贾家营互市,他就完全没必要遮遮掩掩。

    他对着那群离开的台吉和奴酋,破口大骂“真不是东西,简直就是土匪比土匪还不如呢哪怕是去青楼呢,多少花点”

    “花不了多少钱带回去点盐巴和铁锅,哪怕是带点毛毡、麻绳也行啊”

    “还让人家老百姓念你们好,就一句话,呸恶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彼唯有见于近而无见于远,有察于寡而无察于多,端推此辈”

    到底是读书人,最后文绉绉的骂了几句,开始调拨物资回宣府,鞑靼人不要有的是人要,大军正在前线恢复集宁周围的生产生活,需要的物料更多。

    而此时的官山议事台再次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于谦在巨大的议事台上,迎着紫气东来,打了一套五禽戏,行云流水,最后慢慢收尾。

    最近于谦的身体越来越好了,说话中气十足,而且不用走到哪里,都带着口罩。

    于谦的身体,是被累垮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人最怕的不是遇到了问题,也不是怕没有办法解决,而是有办法,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解决。

    于谦最近很少消耗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