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乱命,臣不奉诏(第1/4页)

    群臣们眉头紧皱的看着胡濙,这刚打算开口为这集宁那些苦难的人,分说两句,胡濙就开口了。

    胡濙笑着说道“此乃周礼也。”

    金濂眉头紧皱的说道“胡尚书,这开场,就直接就奔着周礼去了”

    胡濙点了点头,刘吉坐在角落里,他听闻胡濙开口,就已经开始准备速记了。

    这都是日后的小抄。

    胡濙坐直了身子说道“诗经有云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金濂作为正经科班出身,自然是会背诗经,但是这首鸿雁是小雅,科举并不考,他倒是看过,却从未细想。

    他眉头紧皱的说道“怎么讲”

    胡濙满是笑容的说道“鸿雁翩翩空中飞,有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有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周王救济流民,让他们修筑城墙,收拢难民于四方,此乃仁。”

    金濂认真的思考了片刻,道理是这个道理,虽则劬劳,其究安宅,但是绝对应该是给周王给了粮。

    胡濙笑着说道“是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金尚书以为呢王总宪以为呢”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是一种十分朴素的价值观,就是劳有所获,按照陛下的道理,就是劳动报酬。

    王文看了看自己手下这帮御史,这一句周礼,就把他们的嘴堵住了。

    辩个屁,有些人甚至连这首诗经里的小雅,都不知道出处。

    胡濙继续说道“若是诸位觉得这不是周礼,那这也是春秋之义。”

    金濂呆滞的说道“这怎么就绕到了春秋大义之事”

    胡濙笑眯眯的说道“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远其兆,徐其日,而不趋。三年台成而民振,故说乎游,民足乎食。”

    朱祁钰倒是知道这个典故。

    说的是齐景公的齐国,发生了饥荒,晏子请赈济粮,齐景公不太乐意,晏子就折了中,为齐景公建立了路寝之台,晏子提高了工资,增加了工期,后来修好了路寝之台,齐景公满足了游玩的乐趣,百姓填饱了肚子。

    但是这后面有一句,胡濙没说,这胡尚书也是断章取义的老行家了。

    后面一句是政则晏子欲发粟与民而已,若使不可得,则依物而偶于政。

    如果想要施政而得不到同意,就得巧立名目,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话不能说错。

    但是到了大明朝,有些臣子可没恭敬之心,他们的依物而偶于政,就是把脏水扣到皇帝的头,把利益揣到自己的腰包。

    胡濙的确是断章取义了,但是也不能说错,这的确是春秋大义。

    跟礼部尚书掰扯周礼、春秋,那不是自找没趣吗人家就是干这个的

    胡濙笑着问道“那这算不算是春秋大义呢”

    金濂叹了口气无奈的说道“算”

    胡濙老神在在的说道“哎呀,我这才用了两个典故,我还有汉书贾让,旧五代史赵莹、宋史范仲淹,这三个例子没有讲呢,这是史。”

    “唉。”

    无敌是多么的寂寞。

    胡濙一开口,这就用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