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2/3页)

    ,直接在南方熔银铸币呢”

    “这样把银子折腾到京师,再铸币,天下商贾以银币行之,这么折腾一趟。这不是浪费民力吗”

    朱祁钰看着李宾言没有多说话,群臣都看着李宾言,场面一度十分的安静,李宾言比较尴尬的摸了摸脑袋。

    他不太清楚自己这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不回答。

    其实问题并不难解答,因为李宾言的想法非常的朴素,和朱元璋的疑问是一样的。

    国朝初期,洪武初年,朱元璋也有这种想法,叫做逋赋。

    既然地方的钱粮还要派到地方去,那为何不直接留在地方,到时候写给条子,报备朝廷不就好了吗

    后来在胡惟庸大案之后,朱元璋意识到了为何历朝历代,朝廷为何都将绝大多数的钱粮,收到朝堂来,一少部分放在地方了。

    你放在地方,地方抓着钱粮,就要跟你朝堂背道相驰了。

    其实就是地税与国税之争。

    并没有人愿意在文华殿内,给李宾言解惑,这不是当着陛下的面儿,说大明列祖列宗的坏话吗

    朱祁钰拍了拍手说道“即便是折色,现在的规模,已经很大了,四百万石米粱,折价百万银两入京,已经极多了,暂时不宜扩大。”

    “朕令工部、户部、兵仗局太监,督办御制银币一事,百姓有银,可到宝源局,换取银币。”

    宝源局是大明发行铜板的地方,但是早已经糜烂不堪,人浮于事,几天还不开一次炉,大明铸币的权力,早就被僭越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至少永乐年间,还有大量的永乐通宝,

    讲武堂提督内臣,兵仗局太监李永昌,立刻说道“陛下火耗三成,应当归内帑所有。”

    这里的火耗,指的是收上来的银子,铸造成银币之后的损耗。

    朱祁钰的银币里只有七成为银,剩下的三成,都算作是火耗。

    朱祁钰这一手,打算搞火耗归公的翻版,求的就是公平。

    这笔银子,就是铸币的利润。

    兴安一脸疑惑,这和原来说的不太一样。

    户部尚书金濂立刻不乐意了,站起来说道“陛下,这太仓银铸钱,这火耗三成是不是太多了”

    “地方折色的火耗,也不过一成半到两成,兵仗局,这一张口就是,三成”

    朱祁钰摇头对着李永昌说道“你看,三成火耗,外廷还不乐意。”

    金濂立刻摇头说道“陛下这是国帑啊,收上来的太仓银,可都是金花银,可不是杂色银,这兵仗局一张口,就是三成,不行实在是太多了。”

    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太监一共有五位,立刻开始了和户部尚书、侍郎、给事中的唇枪舌战,吵得热火朝天。

    朱祁钰作壁上观,也不吭声,等待他们吵架。

    文华殿廷议,就是吵架的地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得热火朝天,若非纠仪官在旁边站着,怕是要蹬鼻子上脸了,踩着桌子指着对方鼻子骂了。

    这可是涉及到了三十万两银子去向的大事。

    三十万两银子,可以买六千颗瓦剌的人头了,一个宣府之战打完才打了不到三十万两银子

    吵吵闹闹了许久,终于安静了下来,金濂吵不过司礼监的太监们。

    这群人伶牙俐齿,阴阳怪气,句句奔着要害。

    比如成敬就扣了一顶谋反的帽子出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