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四十四章 天罡杂记(第2/2页)

    生不逢时,臣胜之远矣。”

    “贞观”周铭皱眉,“也就是唐朝,这本人皮书是唐朝的吗严君平又是谁按照这年份,那时候是谁当皇帝来着好像是唐太宗”

    平星月“严君平西汉时期的人,我记得他好像是淡泊名利,到处隐居,是学道的,擅长占卜,天文星象,占卜玄学,无所不通,是个很厉害的人。

    你继续翻翻看,我好像知道这本人皮书的主人是谁了。”

    周铭继续翻页。

    大唐妖魔横行,应造恶神以镇之,以气运星象推算,不可强造,应推人至神。

    这句话下面写的字陡然变小,密密麻麻,只能依稀看见许多星象名字和风水术语,以及许多地名、时间、灾害规模等等,让人联想到某种预言。

    然后,到小字的末尾,又有一行字变大唐武德年间,此人赴京城应试,却因相貌丑陋而落选,抗辩无果,愤而撞死殿阶。帝闻之,赐以红官袍安葬。既容貌丑陋,又刚正不阿,捉鬼天师,非此人莫属。

    周铭眯起眼“钟馗”

    “错不了了,不过钟馗不是李隆基做梦梦到的吗和袁天罡有什么关系而且写这句话是贞观八年后没多久吧。”平星月自言自语道。

    周铭扭头看向平星月“你是说,这本书的作者是袁天罡”

    “我想错不了,虽然我也不是历史全才,但贞观的时候见了皇帝,然后又被皇帝如此器重,用严君平来相比,那应该是玄学大师,那个时候有名的人,就是袁天罡、李淳风。

    而我记得李淳风好像在天文地理星象这方面成就比较高,但这本人皮书前面的小字中,写了许多乱七八糟看不懂的,很玄的术语,所以我猜是袁天罡。

    不过也不用在意,才看这么点,应该很快就能知道作者是谁了。

    这本书的内容这么玄,会不会记载了那传闻中赫赫有名的预言呢”

    周铭回忆了一下,在心里确认道“推背图”

    “没错,推背图。”平星月微微颔首。

    周铭继续往下翻阅,心里的疑惑一个接一个冒了出来。

    从作者写字的形态,以及文章的位置布局来看,这的确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杂记,但若仅仅是一本杂记,又为什么要用特制的人皮充当纸张,并且还用朱砂呢

    渗透进皮内的朱砂,可不是随手写写就能做到的。

    周铭觉得这其中必有缘由,但很快,他看到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内容。

    准确说,这应该是袁天罡在日常中临时有感,所以记录了下来,其中时间地点,都十分日常,有时是睡前床边,有时饭后庭院。

    其中有不少抱怨的内容,甚至还有抱怨皇帝给他安排的工作麻烦的,作者吐槽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毫无意义,让他不得不敷衍。

    “这真的是袁天罡写的吗”周铭开始怀疑了。

    如果真是袁天罡所写,那他居然敢在日记里写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也是够胆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或许大唐年间有什么法术,可以让日记不被人看见,人皮朱砂就是施展法术的必要道具。

    也正因此,袁天罡才用人皮朱砂制作了杂记。

    但这么一想,也不对,如果只是为了抒发日常的情感,有必要如此大费周章吗

    这种工序繁琐的记录行为,不应该用于记录极其重要的重大事项,和朝廷机密吗

    “真奇怪啊。”平星月叼着没有烟丝的烟斗,若有所思地盯着人皮书,“袁天罡好像十分推崇诸葛亮呢,已经在饭后睡前,还有如厕时,接连想起诸葛亮了。”

    周铭瞥了平星月一眼,心说星月姐你的关注点,为什么会是这种

    不应该更加关注人皮书本身吗

    这杂记中的日常内容和诡异的人皮材质,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反差,让人无法参透写作者的用意。

    当周铭再翻过一页时,诸葛孔明的名字,再次出现。

    想武侯当年,草船借箭、赤壁东风、空城计、八卦奇门,何等天才,若天罡终一生所学,有武侯一分之才,也算不枉此生。

    周铭的视线停留在这一行,不再往下移动。

    古怪感觉不对劲啊,但是哪里不对劲呢

    袁天罡身为钦天监台正,历史常识总该知道的,三国演义可不是三国的正史,三国志才是。

    在真正的历史上,诸葛亮可没有草船借箭,也没有在赤壁作法借东风,更没有搞空城计,空城计的原型,似乎是曹操。

    袁天罡如此博学,他理应知道这些,但为什么

    流畅的思维忽然阻塞,一瞬间,周铭甚至忘记了呼吸,一股寒意从尾椎骨窜起,直冲大脑。

    他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三国演戏,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

    唐宋元明清,袁天罡怎么能知道罗贯中写的三国演戏

    他又怎么可能崇拜一个虚构中的角色形象

    不对,不是崇拜不崇拜的问题,是这种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星月姐”

    “你这个记忆没出错,都是对的。”平星月冰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既然记忆没问题,那问题在哪儿,就显而易见了。

    rg

    rg。rg,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