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777章 分而治之(第1/2页)

    益州这几年的情况有些复杂。

    简而言之,大致可以分为刘焉、刘璋前后两个时间段。

    刘焉死于兴平元年。当时朝政控制在李傕、郭汜手中,朝廷自顾不暇,对益州更是鞭长莫及,能做的只是任命一个新的益州刺史。只是奉命接任益州刺史的扈瑁到了汉中,就被益州人拒之门外,无法前进。

    无奈之下,  朝廷只得接受益州上书,承认刘璋子继父业,领益州牧。

    益州成了益州人的益州,却并非从此太平。

    益州人拥立刘璋,是因为刘璋为人温仁,易于操纵。但刘璋温仁,  不代表刘璋就蠢。刘璋易于操纵,  也不代表益州人就可以为所欲为。

    事实证明,益州人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拥立刘璋接任益州牧后,主事的赵韪就率部赶往朐忍,准备进攻荆州,报刘表进攻益州之仇。但事与愿违,赵韪不仅没能报仇,反而丢了性命,并造成了今日益州大乱的局面。

    关于赵韪之死,现在有不同说法。有说赵韪死于进攻荆州的战事,有说赵韪死于叛乱,也有人说赵韪死于刘璋安排的刺客之手。

    不管真相是什么,赵韪之死都是益州人的重大损失,权力落入了刘璋及其亲信手中,激起了益州人的愤怒,反对刘璋的叛乱就此起彼伏,一直没有停过。

    赵温到达益州之后,  听到了截然相反的控诉,无法决断是非。要想搞清楚真相,他不得不四处奔走,  询问叛乱者的意图。

    益州很大,  而且山高水深,耽搁了不少时间。一年下来,赵温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调停的进展非常有限。

    之前他的大部分行程还在益州北部的蜀郡、广汉、巴郡,还时常有消息来。现在去了益州南部的犍为、越嶲等地,路途遥远,信息不通,好久没消息来了。

    也可能赵温有消息,但是被人截了。

    听完杨彪的叙述,刘协问了一句。“这个赵韪和赵公同族吗”

    杨彪苦笑着摇摇头。“赵韪是巴郡人,曾任太仓令,是不是和赵子柔故旧,臣不清楚,但他们肯定不是同族。”

    “那赵公是想为赵韪鸣不平,还是想为益州人洗脱罪名”

    “赵子柔虽是益州人,做人还是公道的,应该只是为了查清真相吧。”

    刘协没有再问,  问也问不出结果来。

    赵温做人如何,他心里还是有数的。说他做人有底线,不会颠倒黑白,  这大概没错。但要说他没有为家乡人谋福利的想法,也不太现实。

    毕竟都是人,谁还没点私心。

    益州人在朝堂上虽然不像凉州人那么受人排挤,却也属于弱势的一方。因为交通不便,益州不仅文化不如中原,入仕更难。除了蜀郡、汉中出了一些高官之后,总体上话语权有限。

    如果被扣上叛乱的罪名,以后就更难在朝堂上立足了。

    在不违背公义的情况下,赵温想凭一己之力,为益州人争取一些机会,再正常不过了。

    只是如此一来,以刘璋为首的外地人就难免会有想法。

    如果猜得不错,张温之前入蜀应该是听了刘璋等人的一面之辞,还夸下了海口,无形中拔高了刘璋等人的期望值。如今张喜死了,连谥号都没有,再加上赵温的益州人身份,刘璋等人自然会对朝廷缺乏信任。

    仔细想来,安排赵温去益州调停有些疏于考虑。

    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