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8章宰相肚里行舟船(第1/2页)

    北京,紫禁城内,申时初。

    崇祯皇帝乘着御辇来到了文华殿,阁臣杨嗣昌已经在此恭候着他。

    杨嗣昌恭恭敬敬的向崇祯行过常朝礼后,就听到崇祯问他道“先生,有何事情要奏”

    他又重新跪下,才回奏道“臣为大学士刘宇亮督师的事求见陛下。”

    崇祯坐在御座上,眼神有些茫茫的看着杨嗣昌,说道“他的奏疏,朕已看过,先生可有何意见”

    杨嗣昌不敢抬头,反把头伏得更低些,才说道“陛下一览宇亮奏疏,便即下手诏嘉勉,命他迅赴前敌,代替卢象升总督诸镇勤王援军,与虏作战,足见皇上对宇亮之倚重、期望之殷。

    然宇亮以首辅之尊,假天子之威灵,督察诸军,其地位实是在总督之上。

    如仅是代卢象升总督军务,其地位则不过一总督耳,其所指挥者,也不过卢象升现有的一万多残军疲卒耳。这就失去了首辅代皇上视师之本意。”

    崇祯听了杨嗣昌的回奏,有些疑问道“难道,不让他前去督师”

    杨嗣昌见已说动崇祯皇帝,便不紧不慢的继续轻声回奏道“刘宇亮所奏,系请求督察诸军,而不是自任总督。

    况卢象升虽出师无功,又贻误战机,深负皇上委任,但目前军情紧急,实不宜临敌易帅,以免影响军心。请皇上对卢象升稍示薄惩,使他仍为总督,戴罪图功,以观后效。”

    崇祯听了杨嗣昌的回奏,也印证了他对刘宇亮心思的看法,便进一步问道“那刘宇亮呢”

    杨嗣昌接着回奏“恳请陛下,仍按刘宇亮原疏所请,派他前去督察诸军即是。”

    崇祯仰靠在御座之上,他在心里仔细想了想,觉得杨嗣昌的话也很有道理,有些后悔自己一时的冲动,手诏下得确实

    是急了些。

    “好吧。”他对跪在殿中的杨嗣昌说道“就依爱卿所奏,前诏作罢,派刘宇亮前去督察诸军吧。”

    “遵旨”杨嗣昌再次叩首下拜。

    崇祯皇帝有些殷切的说道“目下虏骑越发深入,畿辅州县,望风瓦解,使朕忧心如焚。今首辅刘宇亮既愿代朕视师,朕深感欣慰。望他能早日成行,不要迟延才是。先生请起吧”

    杨嗣昌听了崇祯的话,却没有起身,仍是跪在地上说道“臣,尚有一事启奏陛下。”

    “还有何事”崇祯满面疑惑的望着杨嗣昌。

    杨嗣昌跪着回奏道“杨廷麟的弹章,蒙皇上发交内阁,臣己然见到。臣以驾钝之材,有负皇上委任之重,实在是罪该万死。

    皇上天恩高厚,不忍加诛戮。臣非草木,怎能不感激涕零只要有利于国,臣即粉身碎骨,亦所甘心。”

    崇祯皇帝闻言,对杨嗣昌越加爱惜,温言抚慰道“此事,朕自有主张,爱卿不必放在心上。”

    杨嗣昌不急不缓的轻声说道“臣生逢圣朝,深受知遇之恩,对此不惟毫不介怀,且愿趁此为陛下举荐贤材,为国效力。”

    崇祯面上疑惑之色更重,问道“你要举荐何人”

    只见阁臣杨嗣昌把头伏得更低,已经都贴到地上的青石砖了,才轻声奏道“臣拟举荐杨廷麟为兵部职方司主事,佐卢象升赞画军务,以展其平生所学。”

    “行兵作战之事,他可懂得”崇祯又是一脸狐疑。

    杨嗣昌恭谨的跪在地上,继续奏道“杨廷麟平日颇留心经世之学,对古今兵略亦甚熟悉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