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零七章 招徕(第2/3页)

    这么问肯定是不带好意的,不能草率。

    经历过各种学术黑暗,沈光林面对陷阱还是很警觉得。

    “这并不是猜想!我早就发现这种超导现象了,而且不止一种材料有这个特性。Bs理论我确实没有研究过,所以我也没有在意所谓的极限温度。

    因此,我要纠正你这种说法,这不是一个猜想,这是我早就做过的实验。”

    记者估计是看到这样问是套路不到沈光林的,接着继续追问关于常温超导材料的问题。

    沈光林只能模棱两可的回答:“我也不知道呢,这不是我的专业。你知道的,发现这些个超导材料只能算是意外之喜,就跟我发现足球稀一样。”

    其实对于常温超导材料的研究沈光林还真的知道那么一点点。

    直到他穿越的那一天,也没有发现能够大规模投入应用的常温超导材料。

    甚至,到了那个时候,大家还是没有研究清楚高温超导的机理。

    Bs理论揭示了低温超导的原理,但是对于高温超导,那套理论并不适用。

    不过,这种话沈光林是不能说的,他给了众人希望,就是要让众人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等哪一天大家发现钇钡铜的氧化物极限温度定格在165K左右时,说不得他已经获得诺贝尔奖了呢。

    只不过,在2013年的时候,德国科学家发现,当Y波被红外激光脉冲照亮时,在很短的一瞬间,它会暂时在室温下变成超导体。

    当时大家又是精神一震,然后一群人冲进去继续研究,然后就再次归于平静了。

    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讲,沈光林对超导材料确实有了重大突破!

    为此,在一众中老年团员的催促下,沈光林还是连夜写了一篇文章,免得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这就是一份指导性质的文章,有关于Y波制备的,也有关于60衍生物制备的。

    这都不重要,论文刚发出去,《科学》甚至不打算进行审核和验证,直接准备发表了。

    这篇文章是近年来第一次对于Bs理论的突破,是未来超导材料的指导指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至于验证试验,那就交给别人去做吧,他不怕别人的质疑。

    他沈光林是领路人,只要打开大门就足够了,发现权是属于他的,谁都抢不走。

    对待高端学者,花旗人还是很讲礼貌的。

    而且现在是中美蜜月期,华夏学者更是得到特殊优待,这一切都因为他们有个共同的敌人-北极熊。

    现在还是北极熊最强大的时候,还没到日薄西山无以为继的那一天。

    从70年代下半叶开始,国际油价一路飙升,也使得北极熊的gDP快速增长,他们的政府财政极为充裕,财政收入一度达到了花旗国的98%。

    所以,这些年,正是北极熊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巅峰期,他们曾经在1981年的9月举办过一场著名的“西方81”军事演习,还邀请了北约的武官们参加。

    这场演习直接吓傻了观演嘉宾们,甚至媒体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叫做“钢铁洪流”。

    当然,现在北极熊入侵阿富汗,也还没到痛点时刻,泥淖正在前方。

    沈光林一行人在哥伦比亚大学享受到了最好的待遇,所有人都成为了焦点和中心。

    还好,这个老年观光团还是很有实力的,起码一半以上的人会说英文,另一半则会说俄语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