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百八十二章 天启二年大朝会(第2/2页)

    抖,时不时的从袖袍中拿出丝绢来擦拭额头。

    而他与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心中不约而同的暗想道,这皇帝不是要死了吗

    这压根没事啊,竟然放出消息误导他们进坑,依照这位的性子,看来今天是凶多吉少了。

    皇极殿正殿大门外,朱由校手持长剑倚立在此。

    代天监国的瑞王朱常浩,以及秦世子和晋世子等一众宗室亲藩,则是站立于台阶之下。

    广场之上,文武百官都已到齐,文左武右,足有数百人之多。

    当文武百官三跪九叩,高呼万岁,流程仪式完毕之后,朱由校也是直入主题。

    “朕前些日子于宫外遇刺,身中剧毒,险些丧命,幸得太医院令李从文,医术高超,尽心竭力,将朕从濒死之境救了回来。”

    “瑞藩奉命监国,也是全心全意,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王朝辅,宣读旨意吧。”

    因为朱由校太过强势,因此他也是收回了许多的权力。

    除去军权以及朝中官员的人事任免权以外,这圣旨和中旨的区分,也不复存在。

    宣德年间时,所谓的三杨提领内阁时,可没少和皇帝争权夺利。

    他们不止把内阁地位提升了起来,凌驾于六部之上,更是将皇权给打的稀碎。

    在洪武年间时, 太祖皇帝一言九鼎,口谕、手令、圣旨这些,根本没有区别,只要是出自太祖皇帝,那都具备无上的权威。

    而到了永乐年间,朱棣首创内阁,本意是为自己分担政务压力,他们只有讨论和建议,以及拟写诏书圣旨的权力。

    大学士官职更是只有五品,在中央朝廷压根就不入流,类似于秘书助理。

    可经历了洪熙、宣德两朝,皇权愈发薄弱,文官的地位和权力节节攀升。

    内阁竟然一跃成为了另一个中书省,在他们的运作下,皇帝的圣旨,竟然需要他们同意盖章才能正式起效。

    而皇帝的手谕以及发出的旨意,根本不被文官们所承认,从此导致大权旁落。

    朱由校自然不会让自己受制于他们,所以他才会把方从哲那批内阁人员给早早的踢出去。

    把徐光启和王在晋等人提拔进内阁,其中就有方便自己行事,直接下达圣旨的目的。

    因此现在的朱由校,不管是下达政令还是军令,他都可以从皇宫直接发出。

    全国各地,接到旨意的,不论是文臣武将,还是宗藩勋贵,必须要无条件服从。

    但有违抗的,奉旨不遵的,或者还拿所谓中旨圣旨区别来说事的,朱由校都会送他回老家重开。

    朝中大臣以及各地官员虽然都极力反对,上呈的奏疏足有十几个箩筐。

    可没有用,内阁都是皇帝的人,他们默不作声,加上皇帝的强势,他们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毕竟这样的事,以前也不是没有过,成化年间还有纸湖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呢。,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