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七十九章 糜烂根本(第2/2页)

    国,可以说完全是活该。

    那些后世各种吹捧他的,如果让他穿越到明末的陕西来,恐怕他会心甘情愿的成为李自成的排头兵,造反明朝。

    朱由校曾经翻过一些书籍,他依稀记得,当时明朝的财政收入,有三成是来自陕西一省之地,富庶无比的江南之地,才承担了区区的两成。

    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财政早已处于崩溃的状态,朝廷和皇帝根本管了那些富户地主。

    甚至可以这么说,朝廷能收多少赋税钱粮上来,取决于这些富户地主们愿意缴纳多少。

    而对于那些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呢,可以说剥削到了极致,这样的朝廷,怎么会有威信,民心又岂会聚拢起来。

    因此当王二杀官造反后,西北的百姓响应者无数,在短短的几年间,出现了几十家巨寇。

    起初只是平民百姓活不下去而造反,事态还没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可到了崇祯四年以后,农民军的内部,出现了许多的边军士卒,他们也开始参与造反了。

    为什么呢,因为朝廷拖欠了他们大量的粮饷,就算是等到朝廷拨发粮饷下来,将领和官员也要克扣掉大部分。

    到他们手上的,可以说寥寥无几,正所谓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不给钱粮也就算了,还要他们上战场去打生打死的,哪个愿意。

    俗话说的好,宁愿被撑死也不做饿死鬼,这些走投无路的边军士卒,干脆投靠了农民军,去抢钱抢粮,逍遥自在。

    所以在明末的历史上,西北几个军镇的边军存在感并不高,皇帝和朝廷也极少的去调动和驱使他们。

    毕竟军队的人都快跑光了,将领都要成光杆司令了,还怎么去打仗呢。

    更不用说还要防备蒙古人的入寇和少民的造反了。

    而当时的朝臣和官员,以及皇帝呢,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因为财政崩溃,赋税过重而引起的局势糜烂。

    至于为什么不去改变呢,还是在于执政皇帝本身,谁不知道,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李自成围攻北京时,他自己都已经安排王承恩准备跑路的事宜了,结果被大臣怼两句,就当场泄了气,只字不敢提。

    而且心胸极度狭隘,没有容人之量,生性又多疑,他怎么敢去向朝臣官员,以及天下的士绅富户开战呢。

    朱由校可不是朱由检,如果真的无法挽回的话,他宁愿大明朝被他折腾到死,也不愿意破罐子破摔的苟延残喘。

    只有稳定住北方的民心,朱由校才能够有作为,只要北方不爆发大规模民乱,大明朝就不会像历史上那样,遍地烽烟。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