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四十八章 皇明学院(第2/3页)

    转,报社总部已经规划完毕,山东、河南、山西的部分地区也开始尝试发行报纸了,效果还不错。”

    “民间百姓的反响也大多称赞朝廷此举极好,现在只要报社发行新一期的报纸,都是抢购一空,甚至还有不少人极早就已经预购了。”

    “官员士绅的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朝廷完全是多此一举,而有人认为报纸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些人平常都是数人聚在一起津津乐道。”

    吃瓜群众在任何一个时期都不会少,尤其是关于国事的大瓜,基本上无人不感兴趣。

    “你做的很不错,完全达到了朕的预期,想必这段时间你也是全身心的放在了此事上面。”

    在乾清宫中得到皇帝的认可和称赞,不开心是假的,至少证明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和心血没有白费。

    魏广微压住心中的喜悦回道

    “臣受陛下重任,就算是呕心沥血,臣也不敢让陛下失望”

    “各省的分部抓紧,朕知道南方鞭长莫及,往来需时极久,你现在就着重北方几省即可,南方各省可以慢慢来,不必心急”

    魏广微弯腰躬身道

    “臣谨遵陛下圣意”

    信息司的推广已经是水到渠成了,朱由校心中的一桩大事又解决了,他现在也心情极好。

    “顾爱卿,教育司如今发展如何”

    在一旁等待良久的顾秉谦立刻上前,行礼躬身道

    “臣按陛下的旨意,于全国各地招募举人文士,但收效甚微,这些人大多无法通过考核,一般都是在本地欺压百姓,亦或名声极差。”

    “而建办学堂之事也不顺利,在各地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当地士绅的排挤打压,而且还有多起闹事伤人事件。”

    “陛下,臣建议放弃建办新的学堂,就以太祖皇帝时建起的学堂翻修即可,臣已经计算过了,两种方法相差不大,而且可以大大的缩减时间和钱粮”

    一语惊醒梦中人,朱由校倒是忘了这事,太祖皇帝当年就已经在全国兴办学堂,让更多的人可以读书考举,以此希望大明人才济济。

    可他的想法虽好,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兴办学堂一事,在洪武年间确实盛极一时,但也不过昙花一现。

    从洪武二十七年开始,太祖的精力和眼睛已经不放在这些琐事上面了,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办,这件事也算是人尽皆知,那就是压制淮西的勋贵将官和浙东的文官集团。

    因为太子朱标的英年早逝,打乱了太祖二十年的精心部署,也给予了太祖精神和肉体上前所未有的双重打击,当时甚至差点一口气上不来了,整个大明岌岌可危,最后靠着强大的意志力终于是挺了过来。

    洪武三十一年太祖驾崩,继位的建文帝完全与自己爷爷的想法相反,太祖许多的国策、方略全部被他修改,兴办的学堂基本上无人问津。

    后面造反成功的朱棣也并不重视此事,学堂之事从此一蹶不振。

    除此之外,太祖皇帝还有诸多的善政,养济院、惠民药局和漏泽园,这是大明的三大福利机构,真正的造福百姓。

    养济院就和如今的养老院孤儿院一样,专门收养孤苦无助、无家可归的老人,还有无人照料的小孩和残疾人,太祖明确规定,一人每月可领三斗米、五斤肉,如果地方官员没有做好,最轻都是革职查办,严重的还会下狱论罪。

    漏泽园则是专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