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0章 内行看门道(第1/2页)

    沉默了一会儿,苏教授又问了声“那么,王营长对提高火箭弹的精度有什么想法吗我的意思是,有什么研发方向吗”

    “当然”王学新回答,然后就把v1导弹的想法跟苏教授大概的说了一遍。

    苏教授听了后不由“啧啧”称奇“王营长此想法,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居然让火箭弹自行调整轨迹路上我思考过多种方法,  比如改良火药柱,又比如减少风阻,却从未想过使用这种方法不过想想,如果用陀螺仪做到这点,也未尝不可。只是”

    沉默了下,苏教授又说道“飞机驾驶原本就不是易事,  现在我们却要让这种火箭弹与飞机驾驶相结合,使其能自行驾驶自行稳定轨迹,恐怕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

    苏教授能说出这番话,  立时就让王学新对他的信心再添一分。

    王学新身为一个现代人,当然知道实现v1导弹的难点在哪里,如果苏教授一听这想法就信誓旦旦的说“这方法好,肯定能实现”云云。

    那王学新就要发愁了,因为这证明他根本就浮于表面没看懂其中的奥秘。

    但现在苏教授却是一语就点出了要害,那也就是说苏教授并非沽名钓誉之辈而是有真本事的。

    于是王学新就点头说道“教授此言有理,不过幸运的是,我军已经培训出一批飞行员,我们只需要从中选出几名优秀的飞行员,让他们配合我军实验并得出相应的数据,我想也只是时间问题”

    “重点就是时间问题”苏教授反问“我们能有多长的时间几个月,或是几年”

    王学新略一估计,就回答“可能只有几个月”

    这是王学新根据目前的情况做出合理的估计,  顽军那边虽说收复了郑州使鬼子在黄河南岸的形势恶化,  但以顽军的尿性,  能将其拖住几個月已经很看得起他们了,这还是在八路军不断进攻鬼子补给线的情况下,  否则时间可能会更短。。

    苏教授叹了一口气,  说“几个月,过于仓促,几乎不可能完成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吧”

    “先生尽力就好”王学新说“不管结果如何,我们也只有认命了”

    苏教授皱起了眉头,他突然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

    因为他考虑过一个问题,如果这种装备没能及时研发出来并投入战场,那么八路军很可能只能放弃运城。

    而放弃运城对八路军的军工是毁灭性的打击,由些造成的后果就是八路军又将退回山区打游击无法与鬼子正面作战。

    这样一来,华夏战场总体向好的趋势就会再次恶化。

    也就是说,他的研发很可能直接关系到华夏的命运。

    这也是苏教授愿意冒险帮助八路军的主要原因,他其实一直都在关注着华夏战局身为华夏高级知识份子如果不忧国忧民为华夏贡献一份力,那就辜负了他们一身所学了。

    原本苏教授更愿意帮助顽军的,因为他一直以为顽军才是抗战主力。

    但是渐渐的,他发现顽军就像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不管是什么样的战役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虽然顽军都能为其找到合理的借口,但借口一多,就会让人怀疑,是不是这支军队本身就存在问题。

    比如说装备比不上鬼子身在华夏公路与鬼子作战的远征军就是苏械师,装备比起鬼子可以说是有过之无不及,也是顽军的精锐之师,但还是被顽军打得节节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