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四十七章:兵临城下(第2/4页)

    地配合贵州路萧诚的所有行动的。

    边境上的军队动不得,一动就露出了破绽,会让宋军有隙可乘。

    高氏现在头痛得很。

    派了人去汴梁,想要勾连宋国大臣,对贵州路上的萧诚稍有牵绊,岂料这些毫无道德的家伙,钱是收了,但事儿却不办。

    在这一点上,高颖德对于汴梁都堂的那些人,倒是错怪了。

    不是他们不想管,而是实在管不了。

    萧诚对于他们的命令,向来都是当一个屁的。

    现在贵州路还高举着大宋的旗帜,每个财年,还能象征性地往汴梁送上个几万贯的税赋,他们已经谢天谢地,阿弥托佛了。

    谁敢在这个时候找萧诚的麻烦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再说了,都堂之中还有一些人,觉得萧诚要是真能把大理吞了,对于大宋来说,可又是一桩开疆拓土的大功业。

    比方说现在呆在万岁宫中的那位官家,对于萧诚现的情感就复杂得很。

    一是猜忌得厉害,觉得萧诚就是脑后长着反骨,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学着他的哥哥反了大宋。

    另一方面,却又希望萧诚能够吞掉大理,将大理纳入大宋的版图。

    只要萧诚这么做了,这天大的功劳,在史书之上,总是会着落在他这个官家之上。

    这位大宋的官家,甚至动了只要萧诚能一直效忠于大宋,他不吝封王的这个念头。

    只不过这个念头刚出来,便被都堂严厉制止了。

    在夏诫等人看来,这个头,绝对不能开。

    事实上对于汴梁来说,西南的局面,现在已经失控了。

    这不是封萧诚一个王便能改变的。

    猜不透,看不穿,他们只能继续观望。

    当然,对于汴梁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萧诚与大理打起来,然后打得血流成河,两败俱伤,然后再由汴梁来收拾残局。

    所以现在的六盘水,又成为了大理拖住宋军的一个重要的区域,只要高迎祥还能在六盘水坚持,便能让萧诚畏首畏尾,不能为所欲为。

    大家各怀心思,但对于现在威宁的董奎来说,情况就太严重了。

    董桢全军覆灭。

    这大大出乎了董奎的意料之外。

    要知道董桢率部与毕节的宋军王柱所部天狼军对峙,双方这三年来,大大小小的摩擦也不知有多少起,也不见天狼军占到了多少的便宜。

    天狼军是很精悍,但董桢率领的也是由易娘部为核心组建起来的石门蕃部的精锐力量。论起骑兵的水平,董奎自认为要比天狼军还要好。另外这三年来,董桢又在边境之上建立了以金沙寨为核心的防御集群。

    直到前方有军官逃回威宁,董奎才弄明白了具体情况。

    芒部与乌撒部的突然叛变,导致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董桢错误的判断,使得边境防线全面崩溃。分散的兵力被王柱集中力量各个击破,在任何一个点上,宋军都是以多打少,以骑打步,短短的时间内,边境之上的上万兵力,就这样被彻底打散。

    而董桢在逃到毛边寨以后,在当夜选择突然反击,本来是想打对手一个出其不意,反败为胜,但不成想,对方早有防备,准备了一个大大的陷阱在等着他,董桢一头撞了进去,逃进毛边寨的三千兵马,这一次再也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全军覆灭。

    而且是真正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