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九十四章:风闻言事(第2/2页)

    一直都收效甚微,只聊胜于无罢了。

    ??朱祁钰的本意,只是想让边境修城的进度不要停止,所以这桩事情,并没有提前知会沈翼。

    ??却不曾想,今天刚好撞上了群臣对户部发难。

    ??没料到沈翼也是个聪明人,这一番话,简直是打蛇随上棍,就差说这笔银子,是他辛辛苦苦筹集来的银两。

    ??他为了国家大计,连老脸都不要了,去跟勋戚筹钱,结果却被自己家人背刺。

    ??老委屈了!

    ??摇了摇头,朱祁钰将目光放在殿中那个手足无措的御史身上,开口道。

    ??“韦卿,沈尚书所言,你可有话说?”

    ??刚刚跳出来的这个御史,名叫韦安,是土木之役后,刚刚提拔上来的御史。

    ??就在李贤的奏本递上去的时候,他就脸色发白,意识到自己太冒失了。

    ??这前脚他还弹劾户部尸位素餐,拖延朝廷大计,后脚人家就把事情给解决了。

    ??这倒显得,人家在为国家大事忙碌,他自己在后头给人捣乱一样。

    ??感受到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韦大人的脸色由白转红,拜倒在地,闷声道。

    ??“是臣未经调查,贸然失言,误会了户部诸位同僚,请陛下责罚。”

    ??切,没骨气……

    ??殿中一帮吃瓜的老大人,面露失望之色。

    ??他们本还以为,这个年轻轻的御史,能多扛一会。

    ??毕竟,御史言官,干的就是风闻奏事的活。

    ??所谓风闻奏事,字面意义上来说,是根据传闻来参奏弹劾。

    ??大明的风闻奏事,没有这么随便,但是也差不太多。

    ??具体来说,就是在朝廷和地方政务的运转当中,只要掌握监察权的科道官认为不妥,便可以提出质疑,要求纠察。

    ??这种弹劾,是不必有详实的证据支撑的。

    ??毕竟,要是有证据,直接交法司,上廷议,就不必纠察了。

    ??如果纠察出来没有问题,那么这事就算了结,纠察出来有问题,那么就按制处罚。

    ??这种情况下,言官弹劾错了,才是常态。

    ??所以,大明的御史科道,骄傲的很。

    ??说对了是我敢言直谏,神目如电。

    ??说错了……我也不道歉,而且下回还敢。

    ??因此,这个御史这么快就怂了,的确是让人有点失望,心中忍不住哀叹,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一代不如一代……

    ??吃瓜的老大人们,本以为此事到此结束,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天子开口了。

    ??“既然韦卿认错,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着罚俸一月,闭门思过七日,以示惩戒。”

    ??这下,不仅是应该上前领旨的韦安愣住了,就连底下的群臣,也“嗡”的一声,开始议论起来。

    ??未过片刻,便有御史出列,道。

    ??“陛下,此举不妥,韦安身为科道,自有监察之权,风闻言事乃是本分,岂可因此罪之?”

    ??“不错,纵然弹劾有误,亦是常事,因言罪之,实有不妥,还请陛下三思。”

    ??“陛下……”

    ??如果说刚刚,底下的一帮大臣还是在看戏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可个个都打起了精神。

    ??和刚刚只是恶心户部的弹劾不一样,这可是涉及到朝廷典制的事情。

    ??韦安被罚的不重,一个月俸禄,七天闭门思过而已。

    ??可问题是,大明对待谏官历来宽宥,因为弹劾有失而惩罚谏官,在大明来说,是会被抵制的。

    ??谏官可以因为君前失仪,行为僭越而被惩罚,但是因为弹劾本身而被罚,是多数朝臣不能接受的。

    ??这也正是大明言路畅通的根本所在。

    ??如今天子此举,虽然罚的不重,但是其中隐含意义,却令朝廷群臣不得不重视。

    ??面对着这么多朝臣的谏言,朱祁钰倒是淡定的很,偏了偏头,对着一旁的左都御史陈镒问道。

    ??“总宪以为,朕此举可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