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37章 剑门关失守(第1/2页)

    剑门关失守

    东川董璋初战告捷,拿下东面的阆州,于是折而向北,进攻利州。利州是昭武军总部,位于剑门关的东偏北方向,是中央援军入蜀作战的必经之路,利州的控制权就是进出蜀地的主动权。

    董璋是9月20日攻克的阆州,直到10月8日,才向利州进发,还遭遇到了强降雨,后勤补给跟不上,于是又撤回阆州。

    孟知祥得到消息后,大惊失色,“我滴个乖乖,20天这家伙想啥呢刚攻破阆州的时候,就该马不停蹄地乘胜进攻利州,那时候中央驻军如惊弓之鸟,必然望风而逃,我们将直接接管利州,只需派兵驻守漫天关利州北部天险,中央军就再也无计可施。而董璋居然把大部队驻扎在偏僻的阆州,远离剑门关,真是失策啊”

    利州可以看做是剑门关的第一道防线,为两川增加了战略纵深,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显然,利州没有引起董璋的足够重视。

    孟知祥急忙联系董璋,说自己愿意派三千人协防剑门关。

    董璋果断拒绝,声称自己已有万全之策,不劳孟公费心。

    董璋为何会拒绝原因很简单。

    两川同盟才不像孟知祥在檄文中描绘的那样,什么人心一家、同舟共济。前文已经说过,在盐利的问题上,双方已经剑拔弩张,濒临战争边缘,当董璋迫于压力来找孟知祥结盟、联姻时,孟知祥是要一口回绝的,是在谋士赵季良的劝说下才答应结盟的。

    所以两川同盟很像三国时的孙刘联盟,是在面临更强大的第三方时被迫报团取暖,而在同盟内部,双方互相提防、互不信任,这种同盟关系是微妙而脆弱的。

    这也是两家分两路,开辟两个战场的原因之一。即便是支援对方,援军的兵力也只在两、三千人左右,不能喧宾夺主,否则被援助的一方将会怀疑援助方的动机。

    因此,董璋绝不允许西川兵出现在北部最重要的要塞剑门关。你帮我守剑门关你直接帮我守梓州多好,你把老子卖了,老子还替你数钱呢

    孟知祥仰天长叹,但愿上天保佑吧,自己难免不会被这个猪队友拖累。

    孟知祥派出著名蜀将、“锁峡英雄”张武,率领水军顺流而下,直接跳攻夔州。

    董璋则派部队抢占东部城池,攻陷昌、合、巴、蓬、果五州。将东川版图向东拓展了一倍。

    西川水军拿下沿途的重要据点渝州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口,控制了长江与嘉陵江水路进出,随后兵分两路,一路掉头折返,拿下孤立无援的泸州;另一路继续顺流而下,进攻涪州、黔州。

    从两川战争初期的动作来看,董璋是鼠目寸光,只顾埋头抢夺眼前的蝇头小利,忙着占领城池、扩张版图;而孟知祥却有着清晰而又长远的战略部署。

    在外行人看来,也许会夸赞董璋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而指责孟知祥孤军深入、战线拉得太长。

    但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孟知祥抢占的全是战略要地,取得这几个城池的控制权后,两川势力就能完全掌握战争主动权,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收放自如。

    如果两川兵由董璋来统一部署,那么战争形势一定是陷入到反复拉锯、无脑硬刚的局面中;而如果是孟知祥,则会对中央军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先关闭巴蜀之地的大门,再回头慢慢消化中央军控制的城池据点,而门外的中央援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