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7章 挣扎(第1/3页)

    挣扎

    崔胤出身于名门望族,清河崔氏。父亲崔慎由,宣宗朝宰相;祖父崔从,五朝老臣;曾祖崔异,渠州刺史;高祖崔翘,礼部尚书;天祖崔融,文学家,初唐“文章四友”之一,中宗皇帝的侍读,中书舍人。

    单看其父辈大爷崔彦曾,坐镇徐州,“庞勋之乱”时被害;叔叔崔安潜,“黄巢之乱”中屡屡立功,又治理了西川,巩固了帝国西南边陲。这两位在前文均有介绍。

    故而史籍评价崔氏,说“有子有弟,多登宰辅”。家族人丁兴旺,还都是高官显贵,并且无论是在上流社会还是底层平民中,都有不错的口碑,直到崔胤的横空出世

    据说,崔慎由起初一直没有子嗣,后来遇到一个妖僧,以旁门左道之邪术做法求子,然后才生下了崔胤。史书上的帝王将相在出生时几乎都伴随着一些灵异事件,但大多属于祥瑞征兆,像崔胤这种妖僧做法、以邪术而生的记载是屈指可数的。

    本书一贯秉承唯物主义历史观,对这些带有浓重迷信色彩的记载向来排斥。我们只是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古人的观点和立场,这段关于崔胤“应劫而生”的记载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历史学家对崔胤的态度,这厮打娘胎里就是个邪胚子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他的叔叔崔安潜也早就看出这孩子不是东西,等崔胤拜相的时候,崔安潜叹道“我们父兄多年来苦心经营的门户,就要败坏在这小子手里了”

    一语成谶。崔胤身死名裂,荣登“奸臣传”,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倾险乐祸,外示宽宏自古与盗合从,覆亡宗社,无如胤之甚也。”虽然旧唐书对崔胤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但也客观地承认了当时的政治环境,为崔氏的衰落而鸣冤抱屈,说“彦曾属徐乱之秋,胤接李亡之数”,感叹崔氏一门是天不逢时。

    这种说法多少有替崔胤强行洗白的嫌疑,颠倒了因果关系。“李亡之数”是天生的没有崔胤的推波助澜,恐怕李唐王朝还会苟延残喘若干年。

    也许是念在崔氏家族历代以来的功勋,给崔氏留了一面,旧唐书把崔胤传附在其父亲崔慎由之后,与崔彦曾、崔安潜等勋贵并列。

    欧阳修在新唐书里就没那么客气了,直接把崔胤单摘出来,放在奸臣传中。

    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明确提到,正是由于崔胤的积极运作和教唆,才加速了朱温篡唐自立的想法。因为当时朱温强敌环绕,不敢乱想,是在崔胤的帮助下,“始谋移国”。

    崔胤死的时候,长安百姓争相用砖头瓦块儿砸他的尸体,咒骂这个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奸臣崔胤同时也是唐王朝最后一块遮羞布,是横亘在傀儡昭宗与幕后boss朱温之间的一个实力夹板男,负责消化尖锐的矛盾冲突。

    随着崔胤的死,昭宗与朱温终于正面交锋,矛盾急剧激化。昭宗知道,洛阳就是他的鬼门关,他要及时自救。

    撤掉崔胤之后,昭宗火速组建了新的文官集团,用人标准一成不变,还是老三样出身、学问、忠心。

    理论上好像无懈可击,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是一个巨坑。令人惋惜的是,昭宗在同一个坑里反复跌倒。

    昭宗提拔了裴枢、独孤损、崔远、柳璨。

    裴枢,父亲裴寅,御史大夫;祖父裴向,吏部尚书;曾祖裴遵庆,肃宗、代宗两朝宰相。根红苗正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