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173章 态度的转变(第2/4页)

    了。

    所以跟蒸汽机相关的研究和应用,都是得到楚王府大力支持的。

    劳汉三去开设一家蒸汽机车作坊,楚王府的人只会支持,不会反对。

    一旦这个蒸汽机车真的达到可以在水泥道路上行走的程度,那么以后就不用那么大费周章的去伺候马匹了。

    并且蒸汽机车日夜都可以不停息的运作,不用担心把它累死了。

    “劳掌柜,如果真的可以做到这个程度,那蒸汽机车的前途肯定是非常光明的。”

    荆木沉默了片刻之后,认可了劳汉三的说法。

    “这样,我们就在作坊城那里再买一座现成的作坊,开始研究蒸汽机车。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每年都会毕业好几百名学员,我们要想办法去招募几名有经验的学员进来,同时也跟蒸汽机研究所合作,看看能不能接几个人给我们。”

    劳汉三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估计不用等到很久就会有其他人也有类似的行动。

    为了尽可能的抓住先机,他准备从今天开始就安排人去筹划蒸汽机车的研究。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就可以有样车出来。

    ……

    “宽儿,这蒸汽机车跑在铁轨上面,可是比马车要平稳多了。虽然速度跟马车比起来,快不了太多,但是胜在载重量大,一次性可以容纳大量的人员和货物,着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东西呢。”

    看着窗外不断往后飞逝的风景,李世民的心情非常的不错。

    虽然在李宽看来,“哐当”、“哐当”的声音其实很吵的,不过在李世民看来已经非常好了。

    这年代的马车,虽然已经加装了减震器,但是整体的减震效果跟后世的轿车比起来,还是差的远了。

    只不过在此之前的马车实在是太颠簸了,所以加装了减震系统之后,大家都觉得好了很多,就已经非常满意了。

    “今天只不过是挂了五节车厢,蒸汽机的功率还是不够。等到观狮山书院蒸汽机研究所的第二代蒸汽机推出来之后,至少可以挂十节车厢,到时候装载量翻一倍之后,效率就更高了。”

    这么点速度,这么点装载量,在李宽眼里真的不算什么。

    不过,对于李世民也好,朝中大臣也好,这已经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了。

    没看到整个车厢里头,到处都是窃窃私语的大臣。

    哪怕是房玄龄这些平时很稳重的大臣,也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唐尚书,一旦这个铁路大规模的开通,以后户部要调拨粮草,可就真的太方便了。不仅一次性可以运输相当于一百辆马车的货物,还可以不惧风雨,快速的运输到目的地。”

    房玄龄作为尚书左仆射,自然很关心铁路的实际用途。

    而这个年代,不管是各地赋税的缴纳,还是军粮的运输,都还没有脱离实物运输的阶段。

    百姓缴纳赋税,也都是直接以粮食来进行缴纳为主。

    这个现象,哪怕是到了后世九十年代,都还是这样。

    那时候的农村,每到缴纳农业税的时候,整个村子的农民都是早早的将家中的粮食用板车拉着来到粮站,忐忑不安的等待着自家税收的缴纳,生怕对方嫌弃自己的稻子晒的不够干,品相不够好。

    因为人家可以不收,让你重新折腾一顿。

    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这个情况就消失了。

    因为持续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