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16章 这个场景,跟想象的不大一样啊(第2/4页)

      其实,这事也没有那么复杂,只要稍微注意就能搞清楚。

    不过,李宽听了,却是有了一个新的疑问,“按照你这个意思,苏州的百姓,似乎是在主动的换取南洋水稻?”

    大唐的百姓,什么时候这么激进了?

    不怕颗粒无收吗?

    “这个问题,属下专门跟几个农夫了解过。其实,这苏州府里对南洋水稻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着大量土地的豪族,这些人的信息比较灵通,知道今年杭州有试种几百亩南洋水稻,不仅取得了一年两次的收成,产量还比普通水稻大,所以才积极的购入南洋水稻稻种。而这些豪族的田地,基本上都是由佃户在种植,这么一来,苏州很多人都知道了南洋水稻的好处了。”

    王玄武搞了几年的情报工作,调查事情是越来越全面了。

    “王爷,其实我觉得南洋水稻的推广,其实不会有太大难度的。先不说杭州、明州、泉州等地,都有市舶司在今年安排了试种;哪怕没有试种,单凭户部公布的情况,也会让很多人家动心的。

    毕竟,大家冒的风险只是换一种稻种,顶多就是产量会有所下降;可是,一旦这南洋稻种跟户部说的那样,那么他们的收益就是巨大的。不客气的说,种植南洋水稻的风险和收益是不成比例的。”

    武媚娘觉得李宽是当局者迷,一直担心南洋水稻的推广会不顺利。

    其实,在武媚娘看来,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唯一可能的就是那帮突厥人内迁的地方,因为这帮胡人不懂水稻种植,然后又因为田地是新开荒的,有可能搞出乱子来。

    显然,苏州这里不属于这种情况。

    “你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看来本王是陷入思维定势里头了。”

    听武媚娘这么一说,李宽想了想,倒也想通了。

    如果现在自己推广的是土豆或者玉米,很可能会面临许多农夫刚开始不敢种植的局面。

    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庄稼。

    但是,水稻就不一样了。

    这个年头,大家对种子优劣的概念还没有那么强。

    南洋水稻也好,还是原本江南地区种植的普通水稻,在大家看来,这都是水稻。

    种哪个都是种,为何不种可能受益会很大的南洋水稻呢?

    “是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江王殿下的贪婪,其实是对苏州的南洋水稻推广种植是有好处的。”

    武媚娘的这一番话,让李宽觉得很是无语。

    自己听说过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但是还真没见过坏心办好事的。

    这个王叔,实在是……

    莫非,这就是所谓的福将?

    天天作死,结果日子却是活的越来越滋润。

    似乎历史上李元详的日子过得还真是挺滋润的,算是难得的善始善终的亲王。

    “没想到让人在杭州、明州等地试着种植了一些南洋水稻,倒是起到了这种推广效果啊。”

    李宽还是低估了这个年达的信息传播速度。

    总以为没有高铁,没有飞机,没有手机,没有电话,苏州百姓对南洋水稻的了解应该很匮乏。

    实际上,江南的扬州、苏州、杭州、明州几个地方,都是有水路相通,都是属于大运河上的城市,信息流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很多。

    特别是江南的一些豪族,不仅仅有大量的土地,是个大地主。

    同时,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