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七十四章 稳妥的未来(第2/3页)

    海中开始产生了全新的认知克洛维城的矛盾在于资源分配不均,克洛维城与外省的矛盾在于发展的不均。

    这固然有外省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排斥否则“铁十字计划”也不至于进展的如此艰难,“大十字计划”始终停留在纸面上。

    可就像安森巴赫说的那样,既然是准备夺取最高权力了,看待问题就不能本眼前所局限,要站在更高的角度。

    而索菲娅所能看到的角度,想要团结克洛维整个克洛维王国的最佳手段,则是让各个行省都能通过产业经济变得富裕,追平或者仅仅减少和克洛维城的差距。

    “产业的兴盛首先取决于规模,而规模的关键在于密度。”

    腓特烈大街的胡桃木咖啡馆内,陆军大臣索菲娅弗朗茨犹如导师被一众代表簇拥在大厅中央,对着聚精会神的观众们绘声绘色的宣传她的经济理念。

    能够坐在这里的代表们,无一不是各省商会的会长,总督府的达官贵人或者大庄园主,否则也不可能从陆军手中弄到代表邀请函这种“官方身份”。

    在乘坐过蒸汽列车,亲眼看到了克洛维城繁华的他们哪怕原本还对“冒烟的钢铁怪物”,“不需要牲畜的机器”有所怀疑,但此时也绝对不敢站出来说什么。

    “过去一名手里有余钱的贵族如果想要增加自己的收入,他会考虑买下更多的土地,招募技艺精巧的铁匠,动员佃农家的女人纺织,圈养些牲畜,再承包当地的鱼塘,林场,矿坑”索菲娅娓娓道来

    “是的,他必须什么都要做一点,因为鸡蛋不能放在同个篮子里,因为只有将村镇里所有的产业都承包下来,他才能保证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承受损失因为矿坑可能枯竭,麦田可能绝收,牲畜可能沾染瘟疫那我就什么都做好了,总不可能一下子全部都损失掉吧”

    “但这个贵族很快就发现了,商人从外省贩来的工具比他的铁匠打造的更优秀更廉价,农夫们买来的细亚麻也不再是他们的妻子和女儿织出来的;矿坑里的劣质矿石根本卖不出去。”

    “就连麦田里产出的小麦也被商人嫌弃,用各种花言巧语把价格压到让他难以忍受的地步。”

    “为何很简单,因为只要有一个地区的贵族放弃了这种零风险的传统理念,转而大规模的种植亚麻或棉花,他就能忍受商人在收购时被压得极低的价格,以绝对的规模优势获得盈利”

    索菲娅突然加重了语气“我们假设某个地区一年需要两千磅的棉花,当你只能生产一百磅时,你什么也不是;当你只能生产五百磅,你会赔的血本无归。”

    “可当你能生产一千磅,甚至超过了两千磅这个数字,这个地区除了你,将再没有人敢生产棉花;而生产棉花的人只有你,就等于只有你能决定棉花的价格了。”

    “这,就是规模的优势;无论棉花还是羊毛,小麦还是铁矿,只有形成规模,才能通过压低成本的方式获得原先根本无法获得的利润。”少女开始总结

    “一个佃户的妻子加上他的女儿每年能生产的布料,还不足一个能熟练操作纺纱机女工的十分之一;前者是零散的,低效的;后者不仅效率高,集中方便管理,还能为了可期待的薪酬为你尽心尽力的工作。”

    “在克洛维城,一个女工每个月的收入是普通乡下佃农妻子的十倍她仅靠自己,就可以到成衣店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