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四十八章 奴隶的自由(第2/3页)

    黑科技彻底死了心,恰恰相反,有了索菲娅大小姐赞助的军工厂和这么一位善于将原创设计“实用化”的技术顾问,不尽可能压榨让他们发挥潜力,难道不是一种浪费吗

    于是在“信号旗”六磅炮和“戈特弗里德”步枪交货的第二天,威廉又从风暴军团领到了一份新订单,要求他设计一款造价低廉,能够超视距攻击,同时还要尽量方便携带的武器。

    这次安森也不再要求原创,很干脆的给出了具体要求和一个大致的外观图纸他想要造火箭。

    当然,并不需要它能够上天,只要可以飞出三四公里远,成功将六至十磅的炸药砸在敌人头上,就算成功。

    既然有了超视距的武器,远距离侦查方面当然也要跟上,所以安森也另外要求再设计一款热气球。

    其实克洛维已经拥有了热气球技术,哪怕现在的白鲸港想要制造也并非完全办不到,但一个是不方便携带,同时还很不稳定明明已经能制造可以载人的大型飞艇,秩序教会依然不肯完全开放这方面更成熟的技术。

    至于为什么,谁也不知道。

    秩序教会无数次的重申,过早向秩序世界国家开放技术会造成社会动荡,割裂,甚至崩溃,完全摧毁人们所熟悉的世界,造成完全不可预知的后果;但具体要如何开放技术,以及哪些方面的知识,完全是教廷说了算。

    不过这里是新世界,是连一个教堂都没有的新世界除非裁决骑士团和审判庭能“跨海抓捕”,否则谁也无法组织安森的“产业升级”计划。

    在之前的独立战争中,他已经借助卢恩家族的势力对自由邦联各个殖民地进行了布局,在黑礁港建造了小型钢铁厂,大力推动红手湾的牲畜贸易,让兴建纺织厂从绝对的亏钱变得有利可图,同时资助了灰鸽堡和冬炬城的殖民事业,降低拓荒风险和成本。

    陆地上交通成本太高,那就从新大陆公司着手推广邮政和安保行业,射击军就是为此而生的。

    大部分殖民地都靠海,造船业永远有利可图,所以扬帆城的造船厂一定有光明的未来,得趁早入股。

    而实体产业最难的地方莫过于缺少资本和找不到市场,莱茵哈德罗兰和他刚刚落建不久的新大陆银行无异于强心剂,顺便以矿产为基础的金融模式,还帮助新大陆公司一手控制了新世界的原材料市场。

    最后散布各个殖民地的报社,负责打通整个新世界最后一道隔阂你可以从未离开过自己生活的殖民地,但你需要知道这个世界不只有你眼前的天地,还有很多地方发生的事情,与你息息相关。

    一场独立战争,原本自给自足,基本相互间毫无关联的殖民地们被强行揉捏到了一起,跟随着安森巴赫的指挥棒,在浑然不觉的状态下开始了产业升级。

    他们或许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们并不想,也不能再回到过去的状态。

    予以土著民自由也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必须将价格高昂的兽奴变成更加廉价的劳动力,才能让射击军拥有充足的兵员,同时进一步扩大殖民地的人口基数。

    对于这种过于剧烈的转变,无论自由邦联的代表还是白鲸港本地的富商和农庄主们,显然都不太能适应,各种异议甚嚣尘上,或委婉或直接的表示着抗议。

    态度最激烈的红手湾和黑礁港,十分干脆的在白鲸港好人报上公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