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卷总结兼迟到的上架感言(第2/4页)

    
    但我还是这么写了,因为胡立新是我一个很想要认真刻画的人物。我不在乎自己刻画出来的这个人物讨不讨人喜欢——他的作用也不是为了讨人喜欢——我在乎的是这个人是否真实,是否代表了一部分这样的人,放在胡莱的世界中是否是一个有自己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顺便一提,李自强也是这么一个角色,他也不是为了讨人喜欢而写的,所以我没有刻意把他朝着正面形象去塑造,导致大家对他有诸多厌恶,也都正常。

    回到胡立新身上,我甚至可以这么说,这本书的前半部分的重点、隐藏主线完全就是父子之间的恩怨纠葛,是讲述一个自卑又敏感父亲怎么面对自己的儿子,讲述一个长期在父亲的打压下变得油滑的儿子又如何与这样的父亲相处。

    李宗盛那首《新写的旧歌》中有一句歌词就让我特别有感触:

    “两个男人,极有可能终其一生只是长得像而已。有幸运的,成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我就在想胡立新和胡莱,会不会变成这样?

    如果不想落入这种循环,应该怎么做?

    实际上在职业联赛的国内篇中,胡莱和胡立新之间的心结就会被逐渐解开,毕竟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个事业线的。

    但又不是简单通过事业有成来解开心结。

    现在不能剧透,我只能说我在刚刚开书没多久,就已经想好了父子俩达成某种和解的情节,甚至连具体那一章的章节名我都起好了,就等着到时候用了。

    那是我心目中的一个大高潮,是我在脑海中反复勾画过的场景画面。

    我很期待到时候写出来给大家看。

    甚至,在这本书刚刚上架,成绩不好的时候,支撑着我写下去的就是我想把那个画面,那个故事,那个章节标题写给大家看。

    好了,关于第一卷就说这么多,接下来是上架感言。

    ※※※

    这是一篇迟到的上架感言。

    根据惯例,每一本书在上架入V的时候,都应该有一篇上架感言。

    我之前的每一本书也都有这么上架感言。

    但这本书没有。

    为什么没有呢?

    其实在本书上架之前,我确实是打算利用上架感言和大家聊聊的。

    不过现实总是充满了意外。

    上架那天,五月一日的早上,我刚刚打开电脑,服役八年的惠威音箱突然发出一阵连续不断的刺耳的高频电子啸叫声,把还没起床的老婆都给吓醒了。

    而我在反复重启断电好几次之后,也只能无奈承认这个音箱彻底坏了,我必须要重新买一个音箱。

    其实买一个音箱不是什么大事儿,京东的话,上午下单,下午也就到了,最晚第二天也肯定能拿到换上。

    但这就好像是一个什么很不祥的预兆一样,仿佛大军即将开拔,却突然一阵妖风吹折了旗杆……

    我这本书上架之后的成绩很不好看,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虽然我开书之前就说过不太在意成绩,但如果成绩好难道我还要生气不成?

    尤其是这本书的公众版各项数据——收藏、推荐票、本章说数量——看起来都挺不错的,似乎在预示着大家对我这次的尝试接受度不错,上架之后的成绩值得期待。

    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心理预期下,新书上架第一章的订阅成绩给了我当头
    (本章未完,请翻页)